臺海網2月10日訊 據中新網報道,不管贊成、棄權還是反對,中國都有權利自主選擇,這是國際事務中民主規(guī)則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真正成熟和負責任的體現。在國際政治博弈中,中國注定是一個有別于西方的角色,因為它有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傳統(tǒng)和文化基因,有不同于西方的世界認知和政策取向。而國際社會發(fā)展的現實,必然決定了中國會更加清晰確切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主張。
聯合國安理會4日就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和中國投了否決票,這一由西方國家及有關阿拉伯國家支持的決議草案未能獲得通過。事后,美、英等西方國家迅即將不滿的怒火轉為公開的指責,大罵“讓人惡心”,大談“承擔全部責任”,還給中俄扣上“背叛敘利亞人民”、“站在了阿拉伯和國際社會對立面”、“助長暴政和殺戮”等帽子。此外,中國駐利比亞大使館還被人扔了石頭。
很顯然,中國動用否決權讓很多人感到既不習慣也不舒服。西方國家的主張被否決,自身利益受到直接觸動,不高興是自然的,罵街發(fā)飆都有可能,這個邏輯不難理解。同樣不難理解的還有另外一個邏輯:中國不可能按照別人的要求出牌,中國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考量,更有自己的外交原則和行事準則。一個國家在國際事務上說什么話,投什么票,當然要由自己做主。西方國家一直是這么干的,中國同樣也是,不管贊成、棄權還是反對,中國都有權利自主選擇。這是國際事務中民主規(guī)則的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真正成熟的體現。
|
|
在維護自身國家利益這一點上,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底線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中國堅持把本國人民的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堅持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延伸到處理國際爭端問題上,中國則一貫堅持對話談判與和平解決的方式,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按照事情本來的是非曲直做出判斷和決定??梢哉f,這是一種與西方風格完全迥異的戰(zhàn)略理念和外交哲學。這種不同如此鮮明,以至于成為西方長期攻擊和諷刺中國的一個方面,尤其是涉及到西方利益的時候,批判的調門更是會異常刺耳。
今天的中國已經重回世界政治舞臺的中央,時時處于全球輿論的聚光燈下。在很多重大問題和國際爭端中,中國的聲音和主張舉足輕重,在關鍵時刻甚至是決定性的。國際社會包括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期望空前提高,要求也日益苛刻,一些國家既想倚重又在提防中國的心態(tài)也時常閃現。但中國不可能違背自己長期堅持的原則,不可能為了某些國家的利益而委曲求全,更不可能支持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那一套做法。在處理國際問題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和判斷來強加于人,如果不聽命于它們便要想方設法加以孤立和制裁,這種做法本身就有很大問題,遲早要被國際社會所拋棄。
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不贊成強加于人,也不怕西方孤立。因為我們沒什么私利,做事光明正大,沒必要患得患失。美國等西方國家執(zhí)意強行推動敘利亞政權更迭,妄圖借聯合國之名拿到外部武力干涉別國內政的通行證,這種做法顯然會對敘利亞人民根本利益和地區(qū)安全局勢帶來巨大風險和災難。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決不應該坐視這種惡果出現,也決不應該為西方軍事干預背書。為此而動用否決權,既堅持了自己的外交原則,又捍衛(wèi)了各國本應一體遵循的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準則,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應有的國際擔當和外交風范。西方越是強詞奪理、氣急敗壞,越說明中國做對了,我們要有這個道義自信。更何況,時代早就變了,離開中國,這種重大國際問題的解決根本無法進行。
世界應該習慣中國動用否決權,尤其是美英等西方列強。在國際政治博弈中,中國注定是一個有別于西方的角色,因為它有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傳統(tǒng)和文化基因,有不同于西方的世界認知和政策取向。而國際社會發(fā)展的現實,必然決定了中國會更加清晰確切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主張。這種贊成或反對,絕對不可能是跟著西方站隊那么幼稚,中國以前沒這么做過,今后更不會這么干。事實還告訴我們,雖然西方目前還掌握著國際輿論的話語權優(yōu)勢,但美國老大說了算、列強壟斷國際事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國際政治秩序正在調整演變之中,中國當有所作為。
敘利亞問題還在持續(xù)發(fā)酵。第二個利比亞會不會出現,中東局勢會不會劇烈變動,依然取決于敘利亞國內各方的博弈,也取決于國際社會能提供何種解決方案。美國等西方國家長期在中東地區(qū)翻云覆雨,挑動矛盾,制造動蕩,常為一己私利而不惜付諸武力,這種生靈涂炭的慘烈教訓實在太多了。避免血腥的歷史一再重演,破解錯綜復雜的現實難題,國際社會應當給和平以機會,而中國,也有責任有義務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