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報道 大稻埕向來被認(rèn)為是臺北文化薈萃、時有新血注入?yún)s不失傳統(tǒng)魅力的街區(qū),由于今年許多老品牌以新門面重新出發(fā),造訪時大稻埕時,不妨順游其他特色店家,感受新意。
漫步大稻埕,腳步掠過騎樓拱門,回身或抬頭之際,總會為此地新舊交融的人文氛圍所著迷,且不乏老店玩新意,今年就有兩間傳承至第五代的百年店家,不約而同地做出了改變。
老店新牌 品嘗摩登茶飲
位于重慶北路巷弄內(nèi)的“Wangtea Lab”,是130年歷史的“有記名茶”所打造的新品牌,甫于十月中下旬開幕。一踏進(jìn)店內(nèi),會先被弧狀長形吧臺吸引,吧臺兩旁還有磚瓦推砌,顯示傳統(tǒng)制茶時用于焙茶的“焙窟”意象,上方燈具更取自曾擺放于焙窟上的焙籠骨架。

“某某甜點組合”可嘗到含果干的文山包種磅蛋糕、彰顯茶香的奇種烏龍馬德蓮,以及鐵觀音費南雪。(圖/于魯光攝 中時電子報)
有記名茶第五代老板王圣鈞表示,想借由如“茶bar”的空間迎來年輕客群,連接起手搖飲與傳統(tǒng)品茶之間的斷層,讓客人走進(jìn)摩登的Wangtea Lab后,被輕松氛圍與新式茶飲勾起興趣,進(jìn)一步對傳統(tǒng)制茶產(chǎn)生好奇,甚至活絡(luò)周邊街區(qū)。

在“Wangtea Lab”可品飲類似咖啡手沖方式處理的手沖茶。(圖/于魯光攝)

“貴妃脂紅氣泡茶”結(jié)合貴妃烏龍與球形紅茶,帶有甘甜果香與氣泡口感。(圖/于魯光攝)
店鋪限定的“氮氣冷萃茶”與“氣泡茶”,前者能產(chǎn)生滑順泡沫,使茶湯更柔和,后者則有喝氣泡飲的口感層次,再搭配與法式甜點店“某某”及“COFE吃茶咖啡”聯(lián)名制作的茶甜點或巧克力,帶來味蕾新感受。

將長形吧臺融入焙窟意象,“Wangtea Lab”在新形態(tài)中不失文化內(nèi)涵。(圖/于魯光攝)
餅鋪換裝 翻玩?zhèn)鹘y(tǒng)臺味
場景跳到迪化街上,創(chuàng)立于1895年的“李亭香”,今年八月做了修整,以優(yōu)雅的白色門面重新亮相,不只在IG上掀起打卡熱潮,甚至讓老客人差點不敢相認(rèn)。接手經(jīng)營的第五代老板李佳陽說:“希望讓大家看到具有百年底蘊(yùn)的李亭香,也嘗試變化繼而引領(lǐng)潮流。”

“金龜小財庫”的金錢龜以花生包裹牛軋?zhí)牵鈱酉銤?、?nèi)富嚼勁。(圖/于魯光攝)
李佳陽口中的變化,不單限于門面或內(nèi)用座位區(qū)的新增,臺派糕點的品項早就起了變化,例如從長期熱賣的平安龜進(jìn)化的“金錢龜”,即是將原本的黑芝麻餡改成牛軋?zhí)牵辖鸩鎏砗迷⒁?;今年中秋前夕,李亭香更與插畫家徐玫怡合作“貓派禮盒”,將包有糯米餡的老婆餅重新包裝,搭配可愛的貓咪圖樣,造成搶購潮。

整修后,李亭香的白色門面,成為大稻埕一抹清新優(yōu)雅的風(fēng)景。(圖/于魯光攝)

“李亭香”的店面變年輕化后,與上方紅磚建筑形成有趣對比。(圖/于魯光攝)
臘肉銷魂 感受文化情感
如果說大稻埕令人迷戀的是歷史感,那么距李亭香不遠(yuǎn)的臘肉餐廳“日好食堂”,則是透過飲食溫度傳遞店家心意。餐廳建筑前身是日治時期興建的“張協(xié)成石廠”,至今一樓仍保有原始墻面,而日好食堂老板黃惠蘭因緣際會獲得熟人提供的臘肉祖?zhèn)髦品剑緝H于電商及超市等通路販賣,后來為讓更多人品嘗到不添加防腐劑的臘肉,繼而開設(shè)實體店面。

“銷魂臘肉飯”可品嘗原味與辣味臘肉兩種滋味,還附有爽口小菜與養(yǎng)生的桃膠飲。(圖/于魯光攝)

“千層臘肉餅”以大量時蔬搭配臘肉,并有酸甜桔子醬豐富滋味。(圖/于魯光攝)
“臘肉在年節(jié)時用于送禮,象征著感情的溫度,所以上桌時我們以小陶鍋盛裝,盡可能留住飲食的溫度。”黃惠蘭表示,招牌的“銷魂臘肉飯”是將辣味臘肉薄切并煎過,再與切碎的原味臘肉鋪于米飯上,待肉汁滲入飯中,便成就一碗美味。

“日好食堂”墻面以綠植和紅燈籠交織,帶出古味與詩意。(圖/于魯光攝)
地板有哏 訴說舊時歷史
接著信步走至曾獲“二○一七老屋新生大獎”的“迪化二○七博物館”,館舍里有著醒目的綠色與橘紅相間的外觀,早期曾是“廣和堂藥鋪”,現(xiàn)在騎樓與一樓地板仍留有“蜜蜂采蜜”與“老山高麗蔘”的藥材圖樣,通往各層的磨石子樓梯亦可見證舊時風(fēng)華。館內(nèi)約每半年更換一次展覽,目前將展至明年一月的“你說-我收到通訊特展”,介紹百年來的通訊過程,還結(jié)合密室逃脫增添互動感。看完展覽后別忘了到頂樓,能以絕佳視野將街景盡收眼底。

登上“迪化二○七博物館”的頂樓,可以將周遭街景盡收眼底。(圖/于魯光攝)

“迪化二○七博物館”每半年都會調(diào)整一次展覽內(nèi)容。(圖/于魯光攝)

前身是“廣和堂藥鋪”的“迪化二○七博物館”,外觀顏色、設(shè)計有別于周邊建筑。(圖/于魯光攝)
同樣在地板留下時間軌跡的,還有離WangteaLab不到五分鐘腳程的“桃花源緣”,此處很難直接定義為茶館或咖啡館,因為這里雖精選臺灣好茶與手沖咖啡,更多的是以此為媒介,吸引民眾進(jìn)來欣賞展覽或參加文史講座。游客入店時,記得先瞧瞧腳下圓形玻璃暗藏的玄機(jī),因為它正說明這里建于1919年、曾是“清水百貨”的歷史。得空時不妨在此啜飲選自宜蘭小農(nóng)栽植的蓮花茶、嘗點綠豆糕與馬牙棗,感受古典雅致的寧靜氛圍。

“桃花源緣”入口處標(biāo)示年分的磨石子地板,是游客拍照重點。(圖/于魯光攝)

可看見整朵蓮花的“蓮花茶”,甘苦交織,套餐還附3樣傳統(tǒng)茶點甜甜嘴。(圖/于魯光攝)

“桃花源緣”以深色木質(zhì)調(diào)設(shè)計,貼近建筑的歷史感。(圖/于魯光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