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14日上午9點多,30多名保姆到高雄市府前陳情,認為準公共化托育政策“上路太匆促”,要求停止推行并回歸原登記制。
為鼓勵民眾生育,臺灣當局8月1日實行托育補助新政策。其中,準公共化托育部分將2歲以下幼兒送到與當局簽約的保姆或私立托育機構,則家庭每月可獲至少6000元(新臺幣,下同)補助。但臺灣輿論認為,新政策倉促上路,在“對保姆及托育機構的限制”方面缺少溝通,配套機制不足,恐難提升生育率。有民眾質(zhì)疑政策出臺過于倉促,且當局直接補助給家長,責任卻由保姆承擔,對后者并不公平。
保姆業(yè)者團體負責人鄭林清良說,基隆市保姆只有2成簽約,就是擔心日后“綁手綁腳,限制太多”;政府直接加碼補助家長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再讓保姆簽約,不能錢給家長、卻要保姆承擔更多責任。
她表示,準公共化托育政策的社會福利補助6000元應給在原登記制下的托育人員,讓被照顧的托育幼兒都適用。
保姆們向高雄市府提交陳情書,訴求包括:登記制下托育人員都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準公共化托育政策不必推行;將登記制中原有的社會福利補助3000元提高到6000元;縣(市)政府辦理未滿2歲兒童托育準公共化服務合作申請書,與托育人員無關,卻要求托育人員申請,要求改為由家長申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