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博公園爭艷館展出圖像授權商品。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花博公園爭艷館以創(chuàng)意思維為主軸,探討不同的授權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造出的合作的可能,展覽題材主要是結合文化、潮流、生活的圖像創(chuàng)作。展館涵蓋原創(chuàng)角色、文化典藏、插畫應用及“talent100”四大企劃展區(q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talent100”展覽。“talent100”展覽主要是由主辦方選拔100位有潛力的圖像設計者,創(chuàng)作插畫繪本、印花、數位多媒體作品和角色作品等,作品涵蓋各類風格,為年輕人所喜愛,自設展以來人氣居高不下。

拼版圖片:“talent100”參展作品。圖片來源:臺灣文博會官網。
步履不停 探索十條臺北觀景路徑
為豐富2018臺灣文博會活動,主辦方邀請了10位名人推薦展場周邊10條主題式旅行路線,分別是“美學旅·跟著品位挖掘美感場所”“電影旅·美感電影院里的城市影像”“Outdoor旅·臺北近郊登山秘徑”“工藝旅·職人精神的文化場域”“社會設計旅·正向循環(huán)的城市好店”“時尚旅·走入時尚選店探索美學”“涂鴉旅·隱身街頭的涂鴉藝術”“自然旅·城市里的綠意后花園”“食旅·巷弄中嘗口創(chuàng)新飲食”“音樂旅·聽首都市音樂館的歌”。通過這10條路徑,人們可以發(fā)現城市新設計,來一場臺北城市深度文化行旅。

“美學旅”中樹火紀念紙博物館的探索紙張美學。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除上述10條臺北體驗路徑之外,臺灣其他13個縣市也推出了包含工藝、美食、美學等不同類型的深度體驗路徑,推動各地旅游觀光業(yè)發(fā)展。
臺灣文博會2010年舉辦第一屆,從最開始的“單一展館、以商品交易為主的商展模式”,到2014年轉型為“文化概念方式策展”,并提出“城市即展場,展場即生活”理念,再到今年改以全區(qū)策展、議題主導方式,臺灣文博會也在發(fā)展變化中不斷成熟。
原標題:“從身體創(chuàng)造”——2018臺灣文博會期望釋放文創(chuàng)能量
來源:http://www.xinhuanet.com/tw/2018-04/18/c_12985319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