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去年公布的新版歷史課綱,將歷史課程分成“臺灣、東亞、世界”三部份,推行“去中國化”。臺灣孫文學校3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推動“公投”捍衛(wèi)中華史觀,訴求應將臺灣史放進歷史的脈絡中呈現(xiàn),避免制造“一邊一族”或“一邊一史”的分離史觀。國民黨政策會前執(zhí)行長蔡正元表示,臺灣98%人口都是大陸來的漢人后代,近400年有文字歷史上,212年是清代統(tǒng)治,幾乎全是漢民族政權,要怎么切割中國歷史?“難道98%的臺灣人是從石頭蹦出來的嗎?”
近期將推出《臺灣島史記》的蔡正元表示,有論者說,本省人占八成左右父系來自大陸,母系是平埔族,因為“有唐山公,無唐山嬤”,他直指“這百分之百是謊話!”。
蔡正元舉例,荷蘭人為了要建赤崁樓(普羅民遮城),經費是來自從大陸來的女性課人丁稅來的,荷蘭歷史寫得很清楚,女性數目多到可以課稅、蓋赤崁樓,怎么會沒有“唐山嬤”?
再者,清朝時大舉移民來臺,是整個鄉(xiāng)村、家族地區(qū)移民過來的,才有現(xiàn)在的“泉州莊”等地名,怎么會沒有女性來臺呢?蔡正元稱,“搞臺獨的人覺得一定要跟平埔族扯上關系才是本土,但除非你是臺灣‘原住民’,否則臺灣政權都是外來的,臺灣人民幾乎都是外來的,沒有一樣是本土制造的。”
蔡正元表示,在臺灣‘原住民’50萬人左右,最近十幾年來,陸配、越配、新住民總人數49萬,但加上后代,已經近2百萬人,其中七成來自大陸,他批評“獨派”人士,動不動講臺灣是多元文化,如果用人口加權,不是幾乎全來自大陸嗎,說什么都來自東亞,98%人口不是來自東亞的大陸是哪里?
蔡正元強調,臺灣的漢民族組成比率98%,遠比大陸的91%、香港的94%,新加坡74%比率都還來得高,全世界最難不具有中華文化的地區(qū)就是臺灣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