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記者 陳林 陳小愿
近日,記者乘車前往阿里山、日月潭,感受傳說中的美。
幾經(jīng)轉(zhuǎn)乘,趕上了從嘉義到阿里山的末班客車。沿山而上,云霧隨行。從窗外望去,遠處群山被云霧輕擁環(huán)繞,層巒起伏、綿柔朦朧。道路一側(cè)的森林中,樹木郁蒼茂密,一棵棵大樹直入云間,如夢幻仙境。
顛簸客車上,同樣的膚色,卻說著各異的方言。有人定格美景體驗“小確幸”,也有人鼾聲正興。游客眼中的云海奇觀,在當(dāng)?shù)厝搜壑?,已是?xí)以為常。
阿里山、日月潭,作為大陸游客眼中臺灣的“雙子”景點,早已超越景區(qū),成為一種情結(jié)。不論是兩岸廣為流傳的《高山青》,還是童年記憶課本上美麗的日月潭……如只能擇一游之,必會糾結(jié)。
到達阿里山時,已臨近傍晚。問詢旅館,數(shù)家表示尚有客房,還有店員熱心幫助聯(lián)系價格便宜的民宿。第二日凌晨4點30分許,摸黑走出旅館時,路上已熱鬧起來。行至阿里山車站,前面有多人排隊購票,看著屏幕顯示的票數(shù)余額,晚來游客不再著急。
作為當(dāng)今世界三大登山鐵路之一,阿里山鐵路是日據(jù)期間為掠奪森林資源、運送木材而建,至今已有百年歷史,現(xiàn)主要作觀光客運。自2008年臺灣當(dāng)局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以來,小火車曾在旅游旺季出現(xiàn)過滿載陸客的情景,也在2011年發(fā)生過慘痛一幕。
穿越森林,小火車在夜幕中緩緩而行。到達臺灣鐵路最高點祝山車站時,黑夜開始退去,遠處的天、山交界處,剛剛泛白。過一會兒再慢慢漸白,隨后有朝霞緩緩從山后升起,映紅天空一側(cè),如火燒一般,把玉山山脈和天空撕出大口,最終割裂開來。
鐵路、森林、云海、日出及晚霞,并稱阿里山五奇。能否看到日出,也需運氣。時刻臨近,剛剛還在大聲講解、推測日出角度的兩位先生,也先后停了下來,和手持相機、手機的游客一起,靜靜眺望遠方的山頂。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直到天空已完全放白,日出卻仍未現(xiàn)身。有人嘆息,有人一笑了之,還有人匆匆趕小火車準備離去……
順山路而下,在郁蔥樹林中呼吸清新空氣,看火車蜿蜒前行,靜聽各種鳥鳴,又是一番風(fēng)景。
山下,大陸導(dǎo)游周建紅正領(lǐng)游客準備上山。從2009年起,她所在的旅行社開始有專職的臺灣領(lǐng)隊。她說,來過臺灣的游客大多認為這里非常美,但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到此的陸客減少明顯,盡管現(xiàn)在價格比去年有所降低,咨詢、出行的人卻不多。
她認為,民進黨當(dāng)局執(zhí)政以來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導(dǎo)致往來趨冷,此外去年的火燒游覽車事件,也有負面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