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裝的“藝術館”,不僅功能上干凈整潔,設計也大方得體,難怪讓人豎大拇指,好評有加。
完成整修之后,教師還帶著學生們來新廁所參觀學習改造理念,說明如廁禮儀,讓廁所變成了教育的一環(huán)。這讓孩子們從生活學起,從身邊學起,親身體會到了環(huán)境教育和美學教育的魅力,怪不得有學生笑著說:“從此上廁所都開心了。”
棲身在花蓮縣的銅門小學,是一所已經(jīng)有97年歷史的太魯閣人“原住民”學校。學校被山脈三面環(huán)繞,自然景觀秀麗動人,因此在老舊廁所整修活動中,學校采取開放式的設計,既解決了通風問題,又可以直接看到環(huán)繞學校的山林景色,還能看到校門口的兩棵老樹呢,說起來還略帶點詩情畫意。此番改造還加入了當?shù)氐拿耧L特色——紅白黑三色瓷磚,有些地方還加上了彩繪,從內部來看絲毫感覺不到像是一間廁所。洗手臺的翻修,也在設計上采用了線條與幾何圖案的圓形,簡約而美,充滿藝術氣息,瓷磚小便池的更換也更加安全美觀。這次改建讓曾經(jīng)的老廁所變換了“味道”,變得煥然一新。家長們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在這么藝術的環(huán)境中上廁所,心里寬慰了許多。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體會,最好的藝術是關懷。溫暖的愛與關懷,充滿藝術氣息。這次整修工程實用且富有新意,讓孩子們從小就能切身體會美在身邊,關懷無“所”不在。兒時的啟發(fā)往往是最重要的,不知道孩子們在多上了幾次廁所后,會不會由“所”啟發(fā),興許未來的小設計師就在廁所里,構想了自己的第一個設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