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捷運松山線西起西門站,東至松山站,總長8.5公里,共有8個地下車站,并與原先的淡水信義線、中和新蘆線及文湖線交會。另外,松山站經(jīng)由地下通道與臺鐵松山車站相連,北門站更可在未來用電動步道直通機場捷運線端點臺北車站。
馬英九致辭說,松山線的建成完成了臺北捷運的“最后一塊拼圖”,在他當臺北市長任內(nèi)動土的捷運,都由郝龍斌完成了。他還盛贊臺北捷運方便、優(yōu)質(zhì),價格也親民,安全性又高,顯示臺灣不只會建設,技術(shù)也是享譽國際。
延伸閱讀
捷運松山初體驗:
美車、美站、美景“一線牽”
昨日下午通車典禮之后,導報駐臺記者與島內(nèi)媒體同行有幸成為這條新落成的捷運線第一批乘客,與馬英九等人搭乘了同一班列車,完成這次美車、美站、美景相隨的“松山線初體驗”。
拒當“低頭族” 車廂化身“行動美術(shù)館”
一走進首發(fā)列車,導報記者立刻眼前一亮。地板、車窗甚至指示牌邊緣上,都是五顏六色的彩繪圖案。令人覺得不只是在搭捷運,而是置身奇妙的美術(shù)殿堂。
“在捷運空間每個人都是過客,都帶著不同的心情在空間中移動往來。行動美術(shù)館便抓住這樣的特性,用輕松創(chuàng)意與繽紛的方式,一起發(fā)掘臺北市民心中的話外之音?!睅е@樣的出發(fā)點,臺北市觀光傳播局邀請了8位藝術(shù)家進行捷運車廂彩繪。包括年僅9歲、患有多動癥卻極有繪畫天分的網(wǎng)路人氣圖文插畫家迷路;曾居住在臺北、擅長抽象畫風的法國藝術(shù)家Philippe Marcus等。分別以不同的族群為主角,包含上班族、男孩女孩、小孩、異鄉(xiāng)人,以圖案以及對話道出市民生活的“小共鳴”。
在車廂內(nèi)四處走動,每一個車廂都有不同的畫風變化。有的時尚前衛(wèi),有的活潑可愛,有的沉靜優(yōu)美,每換一節(jié)車廂,就是另一個天馬行空的世界,讓乘客根本舍不得移開眼去當“低頭族”。
從古開到今 特色車站帶你“穿越”
昨日舉辦通車典禮的北門站,是臺北市第一個就地將古跡遺址文化元素納入車站的建筑。其所在的位置正是清代機器局與日劇時期鐵道部臺北工場所在地,施工期間徒手開挖出珍貴的清代地層、磚造水道、石墻、瓷器等,如今被設計成了12個“傳奇·翻閱城市的記憶”遺址展示坑。走進捷運入口,手指就能觸摸到古老的磚墻,心中自會涌起一份對臺北建城130年的深厚文化的體悟。
而在另一頭終點的松山站,在車站出口前的屋頂上,放置著由臺灣當代藝術(shù)家完成的公共藝術(shù)作品“域見”,通過50250顆LED燈及不銹鋼管垂直錯落出高低起伏的造型,表達“河流彎曲之處,域見繁花光穹”的寓意。抬眼望去,繽紛璀璨,演繹出了松山豐沛的人文風光和歷史淵源。
除了這兩個車站外,松山線途經(jīng)的南京三民站、臺北小巨蛋站均有公共藝術(shù)作品的展出。穿梭于松山線,處于歷史與當代文化的交錯之中??梢⒁?,別一不小心,就穿越了哦。
商機連成線 吃購看玩一路到底
臺北捷運松山線最西邊的起點,就是大名鼎鼎的西門町。這里向來被稱為臺北的“原宿”,各種書籍、唱片、服飾與日本同步流行。而電影街則象征著青少年的流行次文化、見證電影脈動。
沿著松山線往東,則是臺灣追星族們的“圣地”——臺北小巨蛋。這里是臺灣各種大型演唱會及各類體育運動的舉辦場地,幾乎所有在臺灣或者到臺灣的歌手,都以能在“小巨蛋”開唱為指標。
至于松山線的終點松山站,步行可至的除了熱鬧又好吃的饒河觀光夜市,還有臺北最大的成衣批發(fā)市場五分埔。這里雖然對大陸游客來說還有點陌生,卻是臺北人淘衣服的好去處。(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林靜嫻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