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微博)10月11日訊  據(jù)臺灣“中廣新聞網(wǎng)”報道,臺灣“海研五號”觸礁沉沒引發(fā)海內(nèi)學術界震驚,恐怕很多研究就此受阻。
根據(jù)臺灣實驗研究院海洋中心前主任高家俊指出,在海研五號之前,臺灣擁有三艘學術研究船,民眾不喜“4”,所以直接命名“五號”,噸位達2700噸,2011年6月下水,2012年交船,2013年2月開始出海執(zhí)行作業(yè),是臺灣噸位最大,裝備最佳的民間學術研究船。
“海研五號”除了受各位委托進行海洋相關研究外,它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首要任務是海底礁層研究調(diào)查,深入調(diào)查陸地延伸的海底礁層究竟有多遠。
再就是進行可燃冰調(diào)查,高家俊說“ 海研五號”2013年9月底,在西南海域海床采集到高濃度的甲烷氣,并首度實際點燃成功,雖然其中的藏量、濃度、開采價值,還待進一步調(diào)查,但是可望成為下一波臺灣替代能源發(fā)展新頁。
另外,海研五號的強項就是研究海洋水文,包括潛艇水下航行都必須仰賴海洋水文掌握,海水溫度密度及鹽分多寡都會有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