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各方政治勢力正圍繞2020年“大選”展開激烈角逐。目前,國民黨多方表態(tài)參選,民進黨執(zhí)政深陷困境,柯文哲效應似被韓國瑜掩蓋,幾方雄心勃勃角逐“大選”的勢力都面臨不同的挑戰(zhàn)。
國民黨參選人眾多,誰能最終勝出尚難預料。被外界視為最有競爭力的朱立倫早早表態(tài)參選,一度似穩(wěn)如泰山。但其競爭對手紛紛出現(xiàn),張亞中以深藍之姿出戰(zhàn),周錫瑋有統(tǒng)合國民黨及親民黨兩方面勢力的能量,羅智強作為馬英九的嫡系,也不容小覷。更為關鍵的是,王金平宣布參選,更加攪亂局勢。后面還有一直在等待時機的最大對手,掌握黨機器的吳敦義。所以,目前國民黨初選可謂一片混戰(zhàn),從其確定的初選方案看,七成民調加三成黨員投票,這對朱立倫而言并非是最好的方案。最新的中時網絡民調顯示,朱還有一些領先優(yōu)勢,但是現(xiàn)在黨內最大的聲浪是紛紛力挺韓國瑜出戰(zhàn)。因此,國民黨內最終誰能代表出戰(zhàn),還是未知數(shù)。
蔡英文貌似很有機會在民進黨內“定于一尊”,繼續(xù)代表出戰(zhàn),但問題是民進黨執(zhí)政讓民眾“不忍直視”,怨氣叢生,“喪得很”。在蔡英文正式表態(tài)參選后,黨內多數(shù)都表達了支持的態(tài)度,這既是因為蔡仍牢牢掌握行政以及黨務資源,對民進黨的掌控力猶在,一般人還不敢輕易“反蔡”,另外也是因為當前黨內除了蔡,已經沒有更好的人選,包括此前盛傳的賴清德。但是賴在認清民進黨競選態(tài)勢后,恐怕出戰(zhàn)的意愿會越來越低,寧可再等4年,也不會輕易在這屆競選中折損了戰(zhàn)力和人氣。日前,卸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表示,“民進黨還剩最后一口氣”,雖然他的言論意在激發(fā)綠營危機感,為即將舉行的“立委”補選拉抬選票,但也客觀反映了其對民進黨執(zhí)政的真實看法。從“九合一”選后民調反映看,民進黨支持度已經跌落谷底,而且暫時沒有明顯回升的跡象。
柯文哲緊鑼密鼓備戰(zhàn),原本具有很強競爭力,但韓國瑜效應越加放大,反而一定程度壓制了同質性很高的柯文哲人氣。從柯文哲左打綠營,右攻藍營,繼續(xù)堅持“兩岸一家親”論述,啟動訪美行程,著力臺北市民生發(fā)展,這些動作都顯示柯有意在2020年“大選”中一展身手。島內既不滿意藍營,又不滿意綠營的氛圍仍濃厚,柯文哲還是有很好的民意機會,目前需要等待的是一個民意共推的契機。但是斜刺殺出韓國瑜,其親民、敢言、務實的風格與柯頗為相似,同柯一道被外界稱為“北柯南韓”,而近段時期民眾的目光和期待更多轉向了韓,這讓柯文哲的光環(huán)受到了掩蓋,如果后面的民意不能足夠挺柯出戰(zhàn),即使柯強行宣布參選,氣勢抬升的難度也將不小。隨著韓國瑜的光環(huán)越強,柯文哲恐怕會越“慌”。
當然,島內政局一向瞬息萬變,并且受各種因素變化影響很大,今年各方角逐“大選”的局勢只會越來越激烈,越來越復雜,目前并不能輕易下結論,更多還是要密切跟蹤各方勢頭的發(fā)展,通過階段性變化,研判2020年“大選”的形勢。(作者吳為為海峽兩岸關系研究會特約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