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大陸臺商倍受沖擊。大陸對美出口產品中,臺商占據重要份量。2016年我國對美出口百強企業(yè)中36%為臺商,絕大多數是為蘋果、惠普等國際品牌進行代工的ICT企業(yè)。美方對大陸產品加征關稅直接壓縮臺商獲利空間,而產業(yè)鏈轉移又難以輕易進行,終端消費品價格上漲將導致銷量下降、訂單數量減少,最終大部分損失只能由代工商承擔。
其三,島內消費者利益受損。大陸品牌商品近年在臺灣市場發(fā)展迅速,華為、OPPP、小米等品牌深受島內消費者喜愛,2018年6月島內手機銷量排名中,OPPO以12.8%的市占率排名第三。另外島內電信運營商從4G發(fā)展初期便期待華為能夠進入臺灣市場,但受當局限制,華為在臺不能從事電信核心網絡業(yè)務,致使臺消費者始終無法享受更為廉價、優(yōu)質的通信服務,5G時代來臨,臺電信市場仍難打破歐美廠商壟斷的生態(tài)。蔡當局以泛政治化手段打壓大陸品牌將直接損害消費者利益。
蔡當局在“華為”事件中充當美國馬前卒的行徑引發(fā)島內輿論強烈不滿與質疑。當前兩岸產業(yè)鏈緊密相連、大陸內需市場不斷擴大為臺企提供越來越多的發(fā)展空間,奉勸蔡當局切勿挾洋自重選邊美國,否則最后受損的將是百姓的切實利益與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機遇。
柳英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