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幕僚”這個節(jié)目中,柯文哲展示了他的幽默感和平易近人的一面,這是大多數(shù)臺灣政客做不到的事??翽以政治素人的面貌出現(xiàn),不作政客模棱兩可的談話,有時候講話過于直率或不留余地,為他帶來不少麻煩,但是有不少市民,特別是年輕族群,反倒喜歡他這個與眾不同的模式。
反觀丁守中的競選活動,他勤于跑基層,在不同的大小場合向民眾宣講政見;又提出“佛系競選”,一般人多聽不懂是怎么一回事,但覺得丁先生的選舉活動缺乏亮點,媒體記者抓不到什么可以做文章的題目。
當今的選舉,網(wǎng)絡是個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推出一兩個網(wǎng)紅的噱頭,便能一路旺起來。二十一世紀的人時時刻刻看手機,信息的攝取多半仰賴網(wǎng)絡消息,如果候選人和他的競選團隊不能在網(wǎng)上發(fā)揮效用,就很落伍了。家家戶戶敲門拜托請投我一票,那種傳統(tǒng)式的老競選方法,看來已相當過時。
評論者指出:藍軍一向落后于局勢,目前國民黨的領導層還在說:若能有效地號召回來原有的藍軍票源回籠,年底選舉的勝利便有把握了。流失的藍營支持者,一部份確實會在“九合一”選舉中回籠,投票給藍軍候選人,但是這些回歸的票數(shù),能夠發(fā)揮決定性的作用嗎?誰也不說不準。再說,上次選舉為什么有那么多數(shù)十年來都投票給藍營候選人的選民,很多在投票日當天,選擇了不去投票?是因為國民黨四分五裂,已經(jīng)推舉出來的候選人又因為內(nèi)部派系惡斗擺不平,重新洗牌換上另一名候選人;內(nèi)斗如此無情、決策出爾反爾,不忍卒睹,選民實在無法對這個政黨產(chǎn)生信心。三年過去了,這個遭受過重大潰敗的政黨可曾洗面革新,重新振作起來,以一個新的面貌出現(xiàn),來贏得選民的認同?
因“太陽花學運”而起的時代力量黨,以勇于挑戰(zhàn)當權者,為小市民發(fā)聲為號召,曾予人有“第三勢力”的幻覺;三年后已看不到他們當初倡言的精神。現(xiàn)在的他們持雙重標準;時代力量只反國民黨,不對民進黨做任何批評,他們甘愿做民進黨的爪牙攻擊柯文哲,深怕挺了柯P就會失去“獨派”的人脈和資源,但是時代力量也不愿公開挺姚文智,認為那樣做就會流失中間選民,這個小黨最多只是一個見風使舵的騎墻派,民進黨的應聲蟲。
無可否認,柯文哲在臺北市市長選戰(zhàn)中,鋒頭十足聲勢看漲,難道說臺灣的第三政治勢力就是柯文哲一個人嗎? (作者 王正方 電影導演 資深政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