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三年前臺灣之所以能以“中華臺北民航局”名義、理事會主席“特邀貴賓”身份,應邀列席國際民航組織大會,主因在于馬英九2008年執(zhí)政以來,植基“九二共識”的兩岸互信并構建兩岸和平發(fā)展氛圍,陸方愿意透過兩岸協(xié)商達成臨時性的個案安排。如今,蔡英文堅拒“九二共識”。故此,大陸做出務實安排的前提也就不復存在,臺灣此次未獲國際民航組織的邀請,當然并不意外。
蔡英文及其當局對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在心態(tài)上存有若干盲點與誤區(qū)。首先是在野時不重視而執(zhí)政后反而出現(xiàn)“發(fā)夾彎”。三年前時任“民航局長”沈啟代表與會,遭到民進黨民代痛批“賣臺求榮”,可如今民進黨重返執(zhí)政,竟然一再央求要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大會,自甘“賣臺求榮”?真是一副“換了位子就換了思維”的政策“急轉(zhuǎn)彎”。
其次是,盡管蔡當局成員及綠營民代紛紛表示遺憾,譴責大陸阻撓,其實內(nèi)心另有盤算。蔡英文及其當局口口聲聲高喊國際參與有多么重要,卻在兩岸論述上不承認“九二共識”,藉由高分貝抗議,一則意圖模糊焦點,轉(zhuǎn)移“5·20”以來因政績不佳而民調(diào)大跌之施政困境的視聽;二則表面上針對大陸之“阻撓”宣泄不滿,其實她內(nèi)心并未深感憤怒,而是借力使力、加劇臺灣民眾對大陸的疏離與背反;三則透過說重話進行政治操作,把無法與會的責任推給大陸,企圖激化臺灣民眾的“反中”情緒,如果一發(fā)不可收拾,則兩岸關系很可能從“冷和”邁入“冷戰(zhàn)”。
再進一步言,蔡英文高估美方的協(xié)助,卻輕忽大陸對于原則問題的堅持,反映了蔡當局對于美國與中國大陸力量消長的認識不深。更何況,此次國際民航組織也表態(tài),其立足“一中原則”,往昔臺方之所以能參與是因大陸主動邀請,充分體現(xiàn)了臺灣要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來自大陸的善意是無可回避的前提要件。
筆者認為,真正治本之道,蔡英文唯有承認“九二共識”或接受“兩岸同屬一中”,臺方才能順利獲邀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