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國思路。在峰會主題下,中國引導各方聚焦全球增長中長期動力;將發(fā)展問題置于全球宏觀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考慮;制定結構性改革優(yōu)先領域、指導原則和指標體系;制定全球首個多邊投資規(guī)則框架;首次把綠色金融議題引入G20議程;發(fā)表G20歷史上第一份關于氣候變化問題的主席聲明,并在峰會前完成批準《巴黎協定》的國內法律程序。
另外,中國經濟近年對世界經濟直接貢獻也對此次峰會成功舉行奠定了基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間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已經達到了35%。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中國經濟“每年增量相當于貢獻了一個中等發(fā)達國家的經濟規(guī)模”。
面對杭州G20峰會的成果,臺灣所要思考的聚焦點應是能否參與這個“構建創(chuàng)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能否參與這個有著許多新內涵的全球治理進程。然而,由于蔡英文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兩岸沒有政治互信,臺灣很可能成為這個體系和進程的局外人,將面對愈加嚴峻的內外部挑戰(zhàn)。
其一是來自外部的挑戰(zhàn)。自5月20日就職以來,蔡英文就開始利用手中的“超級立法行政大權”全力推動臺灣“從世界走向中國”,試圖兌現其多年前就向臺灣百姓承諾的所謂“和世界各國簽訂雙邊經貿協議,從世界走向中國”,要在“WTO或其他多邊國際體系框架下審慎發(fā)展兩岸經貿關系”、要“利用技術優(yōu)勢,主導兩岸經貿,維持臺灣的經濟自主性”等等,現在由于蔡當局對外經濟政策偏離世界經濟大勢,將很難兌現其承諾,這些承諾反而愈加渺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