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曾為“時代力量”參選人輔選(資料圖)
臺海網1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靜嫻 陳成沛)國民黨催“鐵票”歸隊,民進黨也喊出“告急牌”,而這一切,都是拜“分裂投票”所賜。有臺灣輿論表示,2016年的選舉將會很“特別”,“往年是‘棄保操作’當紅,這次則‘分裂投票’最熱”。眼看著分裂投票在所難免,在一周之后又會是哪家歡喜哪家愁?對臺灣選舉頗有觀察的臺灣資深時事評論員趙少康、鄭又平,來為我們分析了這個問題。
18個政黨搶席次 選民投票欲“制衡”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這次有18個政黨爭奪34席“不分區(qū)立委”,“分裂投票”現象的產生受到關注,您怎么看?
趙少康(以下簡稱“趙”):所謂“分裂投票”,是指“總統(tǒng)”投給一個人、一個黨,“立委”投給另一個人、另一個黨,現在來看,“總統(tǒng)”選舉形勢大致已底定,“立法院”席次的爭奪更為激烈。尤其今年的“不分區(qū)立委”,新興的“第三勢力”如雨后春筍冒出,稀釋票源,投票日當天將有一張歷來最長的政黨票。
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趙:這是個躁動不安的時代。現在世界整個趨勢,包括臺灣地區(qū)也一樣,小黨慢慢起來了,傳統(tǒng)大黨的選票逐漸流失,選擇變多后,認同也就不一樣。
鄭又平(以下簡稱“鄭”):選民對目前臺面上的幾名候選人都不是完全滿意。藍營這邊要面對的是整個社會“換黨換人做做看”的心理,但選民會在民意代表的選擇上有所制衡。至于蔡英文,中間選民或許愿給她一個機會,但不見得會完全支持綠營“立委”參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