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拋出“立法院”改革議題,民進黨“總統(tǒng)”候選人蔡英文質疑“不知在急什么”,說要等到2016年2月新一屆“立法院”誕生,才能真正開啟改革新契機。此外,近來朝野各黨團也競相提出“立法院”改革版本。
其實,正值“立法院”改選,當下談論“立法院改革”并無不妥,主因是即使改革不能一步到位,但若朝野能解決一部分嚴重影響“立法”效率的制度性因素,則對于新一屆“立法院”的運作都將有所裨益,不必再被卡住四年。誠如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坦承,“游戲規(guī)則重大改變,要在選舉前改”,“立法院改革”不應統(tǒng)統(tǒng)等到選后。智乎斯言,有心改革的話就趕快做,否則就是無心改革、“打假球”。
盡管歷經(jīng)數(shù)度改革,但臺灣“立法院”的表現(xiàn)仍然乏善可陳。試比較國、民兩黨倡議的改革方案,國民黨系從“立法院”現(xiàn)存的效率不彰著手,全然以議事效率化、協(xié)商透明化及“正副院長中立化”為改革重點,目的乃鎖定當前綠營政黨“少數(shù)霸凌多數(shù)”的問政亂象;民進黨的方案所訴求的改革目的,不在于克服迫切的“立法”效率不彰,而是側重于“立法院”結構的變革,包括納入廢除“考試院”、“監(jiān)察院”的構想,其改革工程之浩大與艱巨,可想而知。
其實,國、民兩黨所倡議的改革,若無法涵蓋“立法”的實質運作與效率的改善,也不能反映社會與民眾普遍的認知與需求,則將很難落實于改革。正因如此,若要真正改革“立法院”,則必須坦然面對“立法院”被公認的痼疾。這些痼疾包括當前“立法院”充斥著紅白帖跑攤文化,使得法案審查幾乎成為“立委”的副業(yè);其次,目前實施的黨團協(xié)商制度,不僅無法解決效率低落,更常使議案被打入箱底、難見天日。尤其協(xié)商制度飽受質疑,席次再多的政黨等同于3人小黨,如何能符合民主原則?
總之,社會與民眾普遍期待的“立法院改革”,真正最希望改革的是“立法院”亂象,很多現(xiàn)在就可透過“修法”立刻推動,其中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應是政黨協(xié)商制度。由于政黨協(xié)商被普遍認定是密室協(xié)商,由少數(shù)人壟斷,所以必須馬上改革。
導報特約評論員:潘錫堂(淡江大學陸研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