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日本投降歷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國14年抗戰(zhàn)勝利。同年10月,李純青以重慶《大公報》特派記者的身份,跟隨臺灣省長官公署前進指揮所人員,搭乘美國飛機抵達臺北,親歷了10月25日日本投降儀式,成為這個歷史時刻的見證者。
在他筆下寫道, “十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時,在臺北公會堂舉行受降典禮。會場布置為一四方形,陳長官上座,左方盟友及我軍官,右方臺灣民眾代表及我公務員。九時五十分,日本臺灣總督兼臺灣軍司令官安藤吉利到,就下位。安藤塊頭頗大,肥碩禿頂,一言不發(fā),面無表情,簽署降書后,即行退席。從此刻起,臺灣版圖正式歸還中國。
割讓五十年四個月零九天,時間不算短呀!此夜臺灣全島同胞,家家馨香祭祖。不知幾家在笑,不知幾家在哭。但無論笑,無論哭,人也自由,鬼也自由了。家家驅(qū)除以前被迫奉祀的天照大神神像,再讓自家祖宗的神主坐上廳堂。許多老年人、成年人告訴我:八月十五日以來,我們變成小孩啦,天天在過新年。”
在參加完受降儀式后,李純青還與同事費彝民一起在到誒采訪一個月,懷念兒時記憶,感受風土人情,接觸各界人士。在游覽阿里山時,他寫道:
“行車六小時,通過六十三個隧道,氣溫約降下攝氏十三度,才拖到了阿里山。我們被蜂擁到阿里山飯店,這是一家富麗賽皇宮的日本旅館。同事費彝民代表答詞:沒有到阿里山,不知道臺灣的美麗;沒有到阿里山,不知道臺灣的偉大;沒有到阿里山,不知道臺灣的富藏;沒有到阿里山,不知道臺灣同胞愛國的熱烈。是的,我也有同感。
……我們?nèi)タ匆恢耆q的紅檜,日人敬為神木,此樹高五十三公尺,周圍三十四公尺,要三十幾人接手,才能擁它一個合抱。神木對我們默默無言,它知道得太多了。天地悠悠,獨此老見過古人,還要再見來者。我在它跟前徘徊沉思。此刻執(zhí)筆,還對著它的照片向往出神。我想撫摸神木,撫摸老人的胡須。”
這些話語,無一不透露李純青對臺灣故土的摯愛。1945年12月,李純青從臺灣返回上海,參加地下黨工作。
尾聲:望臺灣
1949年,李純青迎來了新中國的建立,他從1954年起擔任臺盟中央副主席。雖然身在大陸,但他從沒有忘記對岸家鄉(xiāng)。
1985年10月25日,首都各界紀念臺灣光復四十周年大會在北京全國政協(xié)禮堂舉行。李純青發(fā)言:“光復當時,我見過成千上萬的臺灣父老兄弟,我懷念你們,感謝你們。記得當年臺北橋頭有副對聯(lián),寫著 ‘有生民懷故國,不堪遺老話前朝’,我相信,我們大家愛國之心是永遠不變的。”
在李純青生命的最后幾年,他抱病寫了《望臺灣》一書,寄托對家鄉(xiāng)臺灣和臺灣人民的思念。
1990年5月20日,李純青在北京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