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微博)7月24日訊 臺灣“中央社”稱,臺灣復興航空ATR 72型客機過去曾發(fā)生多次重大事故,并都與澎湖馬公有關連。1995年1月30日,復興航空一架ATR 72型客機從臺北飛抵馬公后,空機飛返臺北松山機場,結果不幸途中偏離航道,在桃園龜山撞山墜毀。正副駕駛及空中服務人員等4名機組員不幸罹難。2002年12月21日,復興航空另一架ATR 72型貨運班機,從桃園國際機場飛至澳門途中出現積冰現象,飛機在馬公西南方約17公里處墜海,機上正副駕駛2人不幸罹難。臺灣三立新聞網稱,據統(tǒng)計,復興航空僅近13年就有過8次飛航事故,其中和今天迫降失事相同的ATR72竟就有6起。
事實上,臺灣地區(qū)的航空安全一直飽受詬病。前些年有臺灣“立委”曾稱,近10年來,世界上共發(fā)生15起重大空難事件,其中由臺灣的航空公司與機場造成的空難就有3件,占了1/5,名列“世界第一”,可說是臺灣之恥。這位“立委”說,10年來由臺灣的航空公司及機場造成的3件空難,其中包括1994年4月26日的華航名古屋空難,造成264人死亡;1998年2月16日華航桃園大園空難,造成202人死亡。他說,全世界有200家航空公司,光是臺灣造成空難就有如此高的“輝煌成果”,實在令人汗顏。臺灣當局要是有心的話,應進一步改善航空安全,讓臺灣不要再拿到這種國際惡名的“世界第一”。
近年來,世界多國民航客機事故中,雖然不少是因為糟糕的天氣因素,但人為操作致命失誤導致空難的例子也不少。在臺灣空難史上,人為操作失誤導致飛行事故的比例更大。在1994年臺灣華航“名古屋空難”中,調查發(fā)現,事故原因是飛機在著陸過程中副駕駛意外碰到復飛按鈕,機組斷開自動油門試圖改人工著陸,但未切斷自動駕駛,飛機在自動駕駛的控制下繼續(xù)保持復飛姿態(tài),人機發(fā)生對抗,導致飛機失速墜毀。1998年華航“大園空難”中,調查發(fā)現,事故原因是降落時因偏離航道,機長打算重飛而拉起機頭,卻未注意到速度不足,當場失速墜毀于附近道路并沖進民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