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5月1日訊 據新華網報道,原文提要白先勇花了十多年撰寫父親白崇禧將軍的傳記。曾任《聯合報》總編輯、美國《世界日報》總編輯的媒體人張作錦和白先勇年歲相近,他們就這部傳記進行了對談。
坦然面對逆境
張作錦:聽說先勇想寫一部大時代作品,是一部結合《紅樓夢》家族史和《三國演義》國族史的小說?
白先勇:寫完再告訴你們。
張:我的老家在徐州鄉(xiāng)下,離臺兒莊只有幾十華里??谷諔?zhàn)爭開始時我六歲,臺兒莊大捷使中國軍隊建立信心,也使國際對我們另眼看待。這場仗,就是白將軍指揮打勝的。
白:父親在我心中有兩個身分。在大陸時,父親一身軍裝,是英雄的形象;在臺灣有十一年的時間,我陪在父親身邊,看到他面對逆境的態(tài)度。他不因此懷憂喪志?,F在想想,真是不容易。臺兒莊這么重要的戰(zhàn)役,臺灣沒拍過,反倒大陸拍過電影。
張:那個時代的將領多擁三妻四妾,白將軍卻堅守一夫一妻制?
白:我母親在門口一站,別人就進不來了。其實我父親是怕老婆的。我母親是世家大小姐,卻參加游行示威;新婚沒多久就遇上北伐,她馬上跟丈夫上戰(zhàn)場,一點都不怕。但她從不碰我父親公事,人家找她當國大代表、婦女代表,她都不做。我父親非常敬佩她。
并非死于暗殺
張:什么動機讓你想寫父親傳記?
白:我不是史學家,“跨界”是因為父親有許多誤解需要厘清。比方,有人認為決定國共內戰(zhàn)勝敗關鍵的徐蚌會戰(zhàn)(大陸稱為淮海戰(zhàn)役),我父親按兵不動,這是誤解。一開始,他就把黃維1 2萬最精銳的部隊調去打仗,黃維還在回憶錄里埋怨我父親,把他調去送死。他18歲參加武昌起義,北伐、對日抗戰(zhàn)無役不與,更與共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他一生都在為民國打仗,軍事史上應該給他一個定位。我一直在等人寫,等了這么多年等不到,只有自己動筆了。
張:坊間傳言,白將軍是老蔣總統(tǒng)派人毒死的,之前也曾派人暗殺他。白先生怎么看?
白:完全沒這回事。這是一位號稱加入我父親監(jiān)控小組的情報人員谷正文亂寫的。當時天天都有車子跟著我父親,如果要暗殺,哪里還需要下毒這么麻煩。父親過世時我弟弟在場,說父親遺容平靜。父親是心臟病過世的,我們家族有這么一個遺傳性疾病。蔣根本沒有暗殺我父親的理由。我父親來臺灣后,沒有軍政實權、也沒有參加第三勢力。而且他的國際地位還在,如果出了什么事,不好看。
堅守“民國”信仰
張:我當年采訪政治新聞,與若干政府高級官員有些接觸,情治人員就來向我打聽那些官員的事。情治人員說,除了國防部長蔣經國,誰的情報我們都要做,可見情治機關的特性是對任何人都不放心。
白:書中附了一封信,是我父親寫信問蔣為什么要監(jiān)視他。他派了副總統(tǒng)陳誠來說,這是為了保護你。我父親選擇與民國共存亡,卻受到這樣對待。
張:明知來臺處境兇險,白將軍大可選擇留在大陸或香港,為什么偏向虎山行?
白:父親是為了“向歷史交代”。他一生都為了民國,民國就是他的信仰,他自覺對民國有責任。
張:請談談蔣中正總統(tǒng)與白將軍的關系?
   白:他們倆的關系就像希臘悲劇,很復雜、很難說清楚。這兩個人的關系影響了整個國家的國運。我父親生前曾說,總統(tǒng)是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話他沒聽進去。非黃埔體系中,蔣最重用的是我父親。徐蚌會戰(zhàn)、國民黨最危險時,我父親勸蔣下野,被認為是“逼宮”。但他完全不為個人進退,只是希望藉此找美國調停。因為如果蔣不下野,國共就不可能和談,美國也不能出面。四平街之役、徐蚌會戰(zhàn)、裁軍、先剿匪后行憲……這些決策造成兩人分裂。我父親跟蔣一起打天下、個性太直,總是犯顏直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