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中時新聞網”10月8日報道,賴清德日前接受美國保守派名嘴塞克斯頓專訪時表示,支持臺積電去美日德投資,也樂意與美國一起努力,讓美國再度偉大。
報道稱,供應鏈業(yè)者指出,美國在半導體產業(yè)中占有80%的利益,是過去半導體、制造業(yè)的上下游水平分工的結果,美國人用腦力短時間換取高占比的利潤,占據(jù)產業(yè)中最多汁、最多的附加價值,如英偉達第二季度毛利率已經超過七成,年底將逼近八成。反觀臺灣、大陸及東南亞國家則是用勞動力、時間換錢;但美國在占盡優(yōu)勢后,發(fā)現(xiàn)制造的重要性,反過來要拿走臺灣的優(yōu)勢,賴清德卻還要幫美國就不妥當。
藍營民代牛煦庭指出,賴清德以半導體議題展現(xiàn)親美立場,是賴的個人選擇,但希望賴清德不要“熱臉貼冷屁股”。
牛煦庭提醒,賴清德應更關注國際局勢變化,切勿輕易將臺積電拱手讓人,臺灣的關鍵技術與人才必須留住,防止產業(yè)外移。
臺灣《聯(lián)合報》10月8日刊登社論稱,賴清德近日接受美國廣播節(jié)目專訪時暢談“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賴訪談的重中之重就是強化防務力量,他特別強調,臺灣明年的防務預算根據(jù)北約標準可以達到GDP的3.32%,2030年前可達到GDP的5%。
社論稱,賴清德打造“韌性臺灣”的藍圖,一手提高戰(zhàn)備需求、減少對大陸投資,另一手又斷絕兩岸交流、增加相互溝通的障礙。
社論稱,特朗普曾表示臺灣要交保護費,又說臺灣偷走美國芯片制造業(yè),如果沒有利益關系,臺美關系未必“堅如磐石”。眾所周知,特朗普的“美國優(yōu)先”是以自身利益為唯一考慮,臺灣向來只是特朗普眼中的筆尖、棋子,隨時可割可棄,這是臺灣必須正視的國際現(xiàn)實,切莫一廂情愿。
此外,臺灣風傳媒網站10月4日刊文稱,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拋出“臺美芯片制造五五分”構想,震驚全臺,負責臺美談判的臺當局行政機構副主管鄭麗君立即否認,指臺方已向美方提出臺美“共同打造產業(yè)聚落”,但這個構想很可能風險更高、對臺灣更危險。
文章稱,雖然鄭麗君否認“芯片五五分”說法,強調臺灣從來沒有承諾過,未來更不會答應這個條件,但鄭麗君說向美方提出臺美合作打造產業(yè)聚落,內涵就是包括半導體、半導體供應鏈,以及AI服務器在內的電子制造服務等高科技產業(yè)的“供應鏈合作”,但這個計劃與構想帶給臺灣的殺傷力可能更嚴重、更恐怖。
文章認為,這個路徑圖的代價是臺灣要“輸血”,甚至是大出血讓產業(yè)與供應鏈連根拔起去美國,誠然壯大美國、讓美國再次偉大了,但臺灣卻要企業(yè)投資外流、人才出走、甚至毀棄硅盾。
文章指出,賴當局最好能想清楚,評估得失,為了讓關稅從20%降到15%,卻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承擔如此嚴重的后遺癥,最后臺灣必然是得不償失。(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