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辦公室21日公布,賴清德將從22日起展開“團結十講”全臺巡回活動,聲稱講話內(nèi)容將從“民主韌性”談到臺灣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產(chǎn)業(yè)布局,賴清德也在臉書發(fā)文“團結臺灣,從此刻做起”。
對此,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天表示,不知道賴清德的目的到底是為了團結臺灣,還是為了團結個人權力。他指出,賴清德只為了一人之私、一黨之私就要消滅“在野黨”、罷免所有“在野黨”民代,這是首例,也是惡例。
臺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痛批賴清德這是“假團結、真斗爭”,是在為即將登場的“大罷免”投票造勢。
中國國民黨籍民代徐巧芯炮轟賴清德——
“
造成臺灣分化跟對立的就是您,還好意思談“團結”?只有服從民進黨的意見才叫團結嗎?超好笑!
云林縣長張麗善21日抨擊這是“假團結之名,行臺灣內(nèi)部分化斗爭之實——
“
臺灣現(xiàn)在面臨非常嚴重的外患,大家應團結一致,停止惡罷,才是真正的團結。
中國國民黨籍民代柯志恩表示,果然一切按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的劇本演出,最后賴清德大登場——
“
賴清德此舉宣稱是社會對話、凝聚共識,實則為大罷免動員催票,這種兩手策略是赤裸裸的謊言與欺騙。
島內(nèi)輿論認為,“團結十講”等于宣示賴清德跳上“大罷免”的第一線。賴清德之前一直沒有站上“大罷免”第一線,但從他不斷出手、關心罷團等方面,都看得到他對“大罷免”的重視程度。
6月20日,臺選務機關公告“大罷免”第三階段投票7月26日進行,賴辦21日就宣布賴清德22日將啟動“團結十講”,加上此前賴清德邀“在野黨”主席6月18日聽取“安全情勢簡報”遭拒,盡管賴辦否認系列安排與“大罷免”有關,但相關日程脈絡仍讓外界感嘆不只是巧合。
臺灣媒體人樊啟明認為,賴清德在罷免投票前用臺灣地區(qū)領導人身份毫不避嫌地以“團結”為名活動,除了很諷刺,分明是吹響團結罷藍勢力的集結號。
香港“中評社”分析認為,7月26日“大罷免”的投票結果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對賴清德非常關鍵。在臺立法機構113席民代中,藍白目前掌握62席,民進黨51席。在三階投票中,綠營若至少罷掉12名藍營民代,綠營即可暫時在臺立法機構過半;至于到補選階段,綠營若能拿到6席,民進黨只要57席就穩(wěn)定過半了。而只要民進黨能過半,賴清德即“完全執(zhí)政”,不但有助于推動政策,對2026“九合一”選舉,2028年大選拼連任都有助益。但“大罷免”若以失敗收場,賴清德在民進黨內(nèi)勢必受到挑戰(zhàn),這才是賴清德急急跳上“大罷免”第一線的原因。
島內(nèi)學者指出,這些靠著操縱的奪、護權手段,臺灣民眾早就見過,現(xiàn)在只不過是把“操縱選舉程序”轉移到“操縱罷免程序”,目的都是為了“永續(xù)執(zhí)政”,“但此舉或許有利綠營,卻不利臺灣整體”。學者舉臺灣自疫情以來關于疫苗、雞蛋案爭議的例子指出,這些都是因為一些自以為得計的竊權派當政,“掌握絕對權力,必然產(chǎn)生絕對的濫權腐化”。
對賴清德為鞏固權力,在罷免投票前操縱團結的口號來掩護實際上的分裂,島內(nèi)網(wǎng)友直言,“一手罷免,一手團結,搞得好亂”,更有人直指“會說團結的通常都是最不團結的”,“就算在島內(nèi)大搞對立,行政擺爛也沒關系,只要會選舉,就可以繼續(xù)當家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