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中時新聞網(wǎng)”2月1日報道,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陳建仁原職為臺灣“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月薪上看50萬元(新臺幣,下同)。消息曝光后,這起終身職的科研職務便引起各方關注,外界也十分好奇其高薪價值何在。而爬梳歷史資料,僅在2016年度臺立法機構回覆“中研院”預算評估報告中有相關數(shù)據(jù)紀錄,且預算高達1億9000多萬元,5年增加3700多萬元,但此后再查無相關公開紀錄。
根據(jù)臺立法機構網(wǎng)站顯示,在2015年10月公開的《臺灣“中央研究院”2016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第4項要點敘明:“特聘研究員支領學術研究獎助費逐年成長,惟無‘法源’依據(jù),屬非‘法定’給付項目,且相關信息未臻透明,人才延攬成效難以評估。”
2016年度報告也呈現(xiàn)2012年度到2016年度的特聘研究員決算,并說明:“臺灣‘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除支領本俸、專業(yè)加給外,尚領有學術研究獎助費,2016年度預算案人事費科目編列學術研究獎助費為1億9633萬2000元”,比起2012年度的研究獎助決算1億5890萬7000元,增加3742萬5000元。
2016年度報告并提到,逾7成特聘研究員支領研究獎助費接近或超過月俸總額,然僅以公務人員專業(yè)加給表備注為發(fā)放依據(jù),誠有欠妥;獎助費并非薪俸,應視服務情形調(diào)整,俾具激勵效果;相關信息未臻透明,研究獎助費對于人才延攬產(chǎn)生之成效難以評估。
而在2016年12月臺立法機構發(fā)布的《臺灣“中央研究院”2017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當中,又再度提到對于特聘研究員的檢討,其中說明為:“特聘研究員約7.5成聘自島內(nèi)研究機構及大學,延攬海外人才誘因有待強化,另其聘期允宜于‘法令’中明定,以避免爭議。”
透過連續(xù)2年臺立法機構對“中研院”的評估報告,可以看出當時民意代表普遍對特聘研究員制度有所質(zhì)疑,認為需要檢討的地方不少。不過在之后的“中研院”年度業(yè)務報告中,都沒有再看到對特聘研究員經(jīng)費等相關紀錄、討論。
為此,臺灣“中研院”回應,并無單獨就各級別研究人員獨立編列預算,而系通盤考量用人需求及往年執(zhí)行情形后,統(tǒng)一編列整體人事費。(來源:華夏經(jīng)緯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