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島內媒體中視新聞網(wǎng)報道了臺當局“新南向”政策破功的新例證。
報道稱,蔡英文當局2016年上任以來,隨即大肆宣傳要在外事機構特考中增設東南亞語種組別,包括印度尼西亞文、越南文、馬來文、泰文。然而,2021年、2022年以來,臺當局組織的這項考試中,已經(jīng)偷偷下架東南亞語種的名額,短期內也未有招納東南亞語種人才的相關計劃。
臺媒報道介紹,臺當局外事機構特考自2017年加開印度尼西亞文組與越南文組,2018年再加開馬來文組與泰文組,一直到2020年為止。4屆特考總共錄取印度尼西亞文與越南文專才各4人,馬來文與泰文專才各1人。不過,這10名東南亞語種專長的人才已經(jīng)有3人請辭,“陣亡率遠高于平均值”。
臺當局外事機構特考2021年起停開東南亞語種組考試,卻新增以全英文命題及作答的“英文組二”開始,考試科目除了中文和“綜合法政知識”兩科維持以中文出題及作答外,其他專業(yè)科目都將以英文出題及應答。
這一做法當時曾遭質疑是為了特定人士“因人設事”,不過臺當局外事部門澄清是為了進用具高階英文能力的人才,進而提升整體事務人員的語言能力。
臺當局一名資深外事部門工作人員向中視新聞網(wǎng)表示,臺當局僅剩的7名東南亞語種專才絕對不夠,但是特考關掉東南亞語種的大門,反而加開英文組名額,多少也反映出臺當局認清“新南向已死”的現(xiàn)實。
據(jù)臺海之聲《兩岸開講》介紹,所謂“新南向”只是一個吹噓出來的政策,根本無法維護臺灣同胞的利益。民進黨當局在“新南向”上花費了200多億新臺幣,但實際上也不知道錢去哪了,誰得利了。反而現(xiàn)在島內民眾在“新南向”相關國家遭遇困境的時候,卻看不到民進黨當局任何實質解救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