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多家臺媒同時報道稱,民進黨當局監(jiān)察機構將兵分四路約談臺“衛(wèi)福部長”、“疫情指揮中心最高指揮官”陳時中,以厘清其在防疫過程中是否有疏漏和違法違規(guī)操作。
蔡英文的“大姐大”、蔡辦前“秘書長”陳菊自去年8月1日掌管監(jiān)察機構以來,幾乎毫無事事,清閑享樂近11個月,如今在蔡英文和民進黨快被疫情“壓垮”之際出手調(diào)查陳時中,似有“圍魏救趙”的強烈味道。這是否預示著陳時中與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將成為民進黨當局防疫不力的“政治犧牲品”而離下臺不遠?值得進一步觀察。
臺灣第二波疫情從5月11日爆發(fā)以來,不到2個月時間,確診病例暴增至14000多人,死亡超過600人,民進黨當局所謂“超前部署”根本是“毫無部署”,惹得天怒人怨。背棄專業(yè)、泯滅良知、政治掛帥、決策失誤、漠視生命……輿論對民進黨當局的壓力排山倒海。具體到“防疫指揮官”陳時中身上,主要有集中在5個方面。
第一,將檢疫政策從“5+9”(居家檢疫5天采檢陰性再自主健康管理9天)放寬為“3+11”,這被認為是此波疫情爆發(fā)的最關鍵“破口”。陳時中當初的決策依據(jù)是什么?
第二,從“5+9”放寬至“3+11”,如此重要的防疫決策,竟然沒有相關會議記錄備查。背后原因為何?是否存在不可告人的目的?外界窮追猛打。
第三,陳時中年初就宣稱向境外合同采購到超4000萬劑新冠疫苗,可現(xiàn)在疫情肆虐,實際交貨的寥寥無幾,杯水車薪。這背后的實際情況又是怎么回事?
第四,陳時中去年宣稱對疫情防控有“超前部署”,結果此波疫情來襲,卻發(fā)現(xiàn)試劑不足、醫(yī)療能量不足、疫苗不足,所謂“全球防疫模范生”完全在“裸泳”,成為世界級笑話。
第五,雖然近期島內(nèi)確診和染疫死亡人數(shù)在下降,但由于拒絕普篩導致無法“徹底排除”無癥狀感染者等傳染源,而且近日臺灣被頻頻發(fā)現(xiàn)向境外輸出確診病例,由此可預見,臺灣社區(qū)疫情防控工作困難重重。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民怨大爆炸,民進黨的支持度只剩下22.6%,創(chuàng)新5年來新低;蔡英文的支持度也跌至40%以下。臺媒報道,連民進黨執(zhí)政縣市長和部份“綠委”都私下表示,不能再“護航”陳時中,“必須給民眾一個情緒宣泄口”;連深綠支持者也傳出“為什么還不解決陳時中”的聲音。
陳時中是蘇貞昌力挺的人,蘇貞昌是其直接上司,調(diào)查和撤換陳時中,形同“隔山打牛”對蘇貞昌進行追責與施壓。這就是監(jiān)察機構爆出要調(diào)查陳時中后,蘇貞昌“護航”心切,高調(diào)表示“這時苛責陳時中及防疫團隊,相當不厚道也不公平”的道理所在。
島內(nèi)一直傳言,蘇貞昌與蔡英文不和,蔡讓蘇擔任“閣揆”,只是讓蘇“擋子彈”而已。所以,此刻調(diào)查陳時中,極可能是蔡英文“找理由”撤換陳時中與蘇貞昌。
疫情還在繼續(xù),尤其傳染性更強的“德爾塔”毒株已傳入臺灣,那派誰上場?民進黨內(nèi)日前傳出的消息是,由有公共衛(wèi)生專業(yè)背景的蔡英文前副手陳建仁接任“行政院長”兼“疫情最高指揮官”。
對于蔡英文而言,“犧牲”陳時中與蘇貞昌,或可一箭三雕:一是平息民怨;二是拯救民進黨2022和2024選舉,也拯救蔡英文自己;三是消除黨內(nèi)不滿,平衡派系利益。
雖然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但事到如此,撤換陳時中,已成為蔡英文不得不面對的政治選擇。
來源:華廣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