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嚴峻,但仍有不少地方出現(xiàn)了施打疫苗“特權優(yōu)先”的亂象。此前臺北好心肝診所插隊施打疫苗事件曝光出一份施打新冠疫苗的VIP名單,其中包括島內政商、媒體界諸多人士;因失言引發(fā)“牛肉面之亂”而下臺,風頭過去又卻“回鍋”任臺行政機構顧問的丁怡銘也被爆“特權施打”新冠疫苗,臺行政部門發(fā)言人羅秉成回應稱,丁屬于維持防疫體系運作的第二類施打對象,“參與疫情會議屬高風險”。
對此,島內資深媒體人陳文茜痛批,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qū)都沒有臺灣這種“官員你先打”的例子,此次島內疫情失控,民進黨當局先是訂購疫苗不利,還一路護航特定生技公司的決策單位,如今竟然能一路優(yōu)先施打進口疫苗,“為什么官員的生命權更重要?”
島內資深媒體人陳文茜
據(jù)了解,根據(jù)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15日資料,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出的第二類施打對象,包含維持防疫體系的官員、第一線的警消海巡、第一線的海關以及服務居家檢疫之村里長等,截至6月15日已經(jīng)造冊16.2萬人;陳文茜質疑,事實上在6月9日之前,第二類只有“民進黨當局和各縣市防疫人員”,第三類才是第一線接觸人員,第二類在過去施打人數(shù)為9至12萬,這次加入原第三類,但他們在這9至12萬人中,到底占多少?連德國總理的新冠疫苗順序排在幼兒園老師后面,為什么臺灣的官員比日本皇室在日本的施打順序還前面?“請問是什么病毒因素,使臺灣官員比國際官員更容易染???”
面對質疑,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16日回應稱,疫苗注射為醫(yī)療行為,依“個資法”規(guī)定不能公開。對此,臺灣“中時電子報”發(fā)表文章痛批,民進黨當局采購疫苗政策的荒腔走板,是特權插隊搶打疫苗的源頭,如今島內嚴重短缺的疫苗透露出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那就是:這個社會是不公平的,且民進黨當局也無法解決或縮小這種種的不公平,有辦法的人永遠有路可走。
文章指出,“特權施打”的少數(shù)人,可以選擇出境施打疫苗,而且品牌任選;或者是以志工的身份,接受邀請成為島內醫(yī)療院所疫苗施打的優(yōu)先對象,雖然他們可以選擇的疫苗品牌極為有限,但重點是他們可以比其他99.99%的臺灣民眾更早接種疫苗,而且用的還是公費的名額。
文章指出,一個疫苗兩個世界,“同島一命”只是說好聽的,在民進黨當局的疫苗政策之下,臺灣人的不平等正在加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