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蔡英文開啟第二任期。陳時中以超高人氣,裹挾94%的滿意度續(xù)任臺衛(wèi)福部門主管一職。進入6月以來,臺灣疫情日益趨緩,在沒有新增確診病例時,陳時中所主持的疫情記者會,開始聊起了與疫情無關的臺灣農(nóng)、漁、花卉等商品,同時,陳時中還開展“樂活防疫之旅”,將記者會移師外地,并陸續(xù)走訪墾丁、新竹、桃園、臺南、臺中等地,所到之處都吸引了大批人潮。
就在“陳時中效應”延燒之際,自6月底以來,多地陸續(xù)檢測出從臺灣輸入的確診病例,戳破了陳時中的“防疫神話”,其后8月份發(fā)生的彰化縣篩檢出無癥狀新冠確診者,卻遭陳時中下令政風單位調(diào)查的事件,更把陳時中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陳時中:為開放進口美豬牛“背書” 進退失據(jù)
因為防疫,陳時中一度被拱上“神壇”,但無論是各地檢測出的從臺灣輸入確診新冠病例,還是彰化采檢風波,都讓他的聲望大打折扣,更不要說他為民進黨當局開放美豬牛進口“背書”、進退失據(jù)的表現(xiàn)了。
8月28日,民進黨當局無預警宣布開放進口美豬美牛,引發(fā)臺灣社會強烈反彈。此時陳時中率先上陣,為蔡英文“滅火”,強調(diào)瘦肉精萊克多巴胺被外界污名化、進口美豬在食安上完全沒有風險,陳時中并表示,愿意帶頭吃美國豬肉三個月。沒過兩天,陳時中又大言不慚地拋出“國際地位”說,聲稱開放美豬美牛,可以換來一個“臺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引人側(c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