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陷入貪腐案風暴的“時代力量”,可以說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僅涉案的黨主席徐永明宣布退黨,指標性的年輕臺北市市議員林穎孟和黃郁芬也相繼退黨。對比于2016年取得5席民代、2018年取得16席市議員佳績,如今5位民代4人退黨、1人棄選淡出,16位市議員3人退出,這個“太陽花學運”后異軍突起的新興政黨,可以說是面臨土崩瓦解的慘境。
無比諷刺的是,7月底“時代力量”還發(fā)布民調,顯示自身是第二能堅持公平正義及查弊打貪的政黨,結果幾日之后爆發(fā)的臺立法機構貪腐案涉及到的卻是黨主席層級,而在內部處理上,“時代力量”更是爆發(fā)內斗,引發(fā)后續(xù)的退黨事件。相當有意思的是,過去以自詡公開、透明、平權、正義形象著稱的“時代力量”,也在黃、林的退黨事件與指控中,揭開最丑陋的一面,包括黨中央的專斷橫行、“有關系沒關系”的文化、沒辦法接受不同意見、不當權力壓迫。
進一步來說,“時代力量”的問題并非一時一刻所形成,早在此前,就曾爆發(fā)“小綠”派與“正黃”派的路線斗爭,導致親民進黨的林昶佐、洪慈庸退黨。除了內部問題外,雖然在議題領域上有所擅長,但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也命定式地決定這個新興政黨的悲劇宿命。因為激進的“統(tǒng)獨”立場,在當前兩大黨的體制里,極難于單一選區(qū)相對多數(shù)決的選制里脫穎而出,2016與民進黨結盟的“時代力量”可以在民代選區(qū)辦到,但2020卻連出戰(zhàn)都不敢,更遑論小黨轉大黨的關鍵指標─縣市長之戰(zh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