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6月6日,韓國瑜迎來了他人生的至暗時刻———這一天,他成為了臺灣省有選舉歷史以來第一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
“罷韓”之于被標榜為“亞洲自由民主燈塔”的臺灣社會而言,無疑是一個笑話和鬧劇。當然,對韓國瑜這兩年在臺灣政壇的表現(xiàn),也有人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形容。客觀地說,這樣評價韓國瑜不算過分,因為韓國瑜的確不再一個成熟的政治人物,更不是一個完人。
然而,跳出臺灣看臺灣,人不難發(fā)現(xiàn),“罷韓”背后,其實是民進黨在以全黨之力保護一個人。而這個人的任何閃失,又將影響整個民進黨內(nèi)最大派系——新潮流系的榮辱興衰。而新潮流系的榮辱也會連帶影響蔡英文的執(zhí)政根基和民進黨在臺灣的前途。
■“罷韓”早在去年就已埋下伏筆
其實,研究兩岸關(guān)系的人,對本次民進黨罷免韓國瑜并不感到意外。
自從2018年11月24日,韓國瑜擊敗民進黨對手陳其邁,當選高雄市市長,結(jié)束了民進黨在高雄執(zhí)政20年的歷史那一刻起,民進黨籍高雄市前文化局長尹立便揚言“不會讓韓國瑜把高雄市長做到頭”。而尹立絕不是信口開河,他代表了高雄市前市長陳菊和整個民進黨的態(tài)度。
當去年3月,韓國瑜攜來勢兇猛的“韓流”,表現(xiàn)出有意與蔡英文爭奪2020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之位時,民進黨便正式拉開“罷韓”大幕,其中去年4月11日在臺“立法院”通過的一項人事任命案,也提前為日后“罷韓”埋下伏筆。
該人事任命案,也就是一直以來頗受島內(nèi)詬病的、蔡英文任命在2018年臺灣地區(qū)“九合一”選舉中競選連任失敗的民進黨籍前云林縣長李進勇,出任臺當局“中選會”主委一職。
根據(jù)臺灣的“法律”,臺“中選會”主委一職的任職資格,必須是沒有政治傾向的無黨籍人士擔任。而李進勇是徹頭徹尾的民進黨籍官員,顯然不合乎要求,其任職更屬有違臺灣所謂“憲政”體制。既然明知違法,蔡英文為何寧愿背上破壞民主罪名,也要讓李進勇進“中選會”?
一位接近民進黨中央決策層的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讓李進勇進“中選會”,蔡英文原本有兩個考慮,一是全面阻擊韓國瑜2020選舉,二是為選后罷免韓國瑜高雄市長埋伏筆。
上述人士表示,在2020年臺灣地區(qū)領(lǐng)導人選舉方面,早在去年4月,當時島內(nèi)對大選各方態(tài)度還不明朗的情況下,蔡英文就對韓國瑜參選做出三個設(shè)想:一是,韓國瑜被全黨擁戴參選的情況。對這種情況,蔡英文的處理方案是,指示李進勇和“中選會”,在11月份最后公布參選人之際,以民進黨和它的附隨組織掌握的韓國瑜“黑材料”和韓國瑜在法院有各種未定的官司為由,宣布韓國瑜不符合參選人資格,打國民黨一個措手不及,助力蔡英文勝選。二是,國民黨分裂,同時出現(xiàn)幾個參選人的情況。這樣的情況,無論誰最后代表國民黨參選,蔡英文都能勝出。這時的李進勇和“中選會”按兵不動,等到選后配合民進黨罷免韓國瑜的高雄市長。三是,國民黨全黨團結(jié),但是民進黨掌握的韓國瑜“黑材料”和法院官司不足以取消韓國瑜參選資格,則蔡英文將啟動第三套方案——讓李進勇利用“中選會”掌管對全臺的選務特權(quán),在投票、開票環(huán)節(jié)動手腳,保證蔡英文勝選。
“讓蔡英文沒想到的是,第二種情況出現(xiàn)了,2020選舉還沒開始,國民黨就分裂了,所以李進勇的角色就成了如今配合民進黨罷免韓國瑜。”上述民進黨人士坦言,李進勇和“中選會”在此次“罷韓”問題上,存在程序硬傷,“按照臺灣的‘選罷法’規(guī)定,罷免縣市長,需要在被罷免人任職滿一年才可以啟動罷免,但此次‘罷韓’卻是從去年就啟動了聯(lián)署。嚴格地說,這樣的聯(lián)署票數(shù)應該不被認可,但正是李進勇主導下的‘中選會’硬生生地通過了‘罷韓’程序,讓罷免在一片質(zhì)疑和反對聲中順利通過。”
不僅如此,李進勇和臺“中選會”,明知疫情期間籌借“罷韓”投票場所有難度有風險,卻出人意料地嚴令高雄校園和行政機關(guān)出借場地,并公然稱“不借,我頭剁下來給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