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進黨當局大力鼓動下,經過6月6日高雄投票,中國國民黨籍市長韓國瑜成為首位被罷免的臺灣地方首長。當晚,留下“這一次,誰會是贏家?”的遺言,力挺他的國民黨籍高雄市議長許昆源跳樓自殺。
可以肯定,此番罷韓案以高票通過,對韓國瑜本人、南臺灣藍綠版圖乃至整個臺灣政壇力量對比,都會產生重大影響。

韓國瑜:心有不甘翻盤無望
按照臺灣“選舉罷免法”相關規(guī)定,在確認結果后,當局選舉機關將在本月12日發(fā)布公告,韓國瑜也會在當日被解除市長職務。從理論上說,韓國瑜團隊還可以向司法機關提出罷免無效訴訟,但翻盤的機會幾乎為零。
罷免案通過后,韓國瑜隨即召開記者會,在感謝市民2018年給他機會的同時,也表達三個遺憾,一是民進黨當局對他全力抹黑與造謠,二是外界毫無根據地批評高雄市政,三是很多工作無法繼續(xù)推動。 雖然很是心有不甘,但冷冰冰的現實已然擺在眼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2018年刮起的“韓流”“韓旋風”逐步偃旗息鼓。
幕后最大推手自然是民進黨。如果說2018年是韓國瑜“一人戰(zhàn)全黨(民進黨)”,如今罷韓過程成為“全黨(民進黨)戰(zhàn)一人”。掌握島內行政、立法資源的民進黨,為“罷韓”大開綠燈,包括不顧防疫需要,鼓勵在外高雄人回鄉(xiāng)投票;不顧高雄市情,要求當地開滿1823個投票所;到了本月3日,蔡英文更是親自上陣,簽署“罷韓”聲明。在民進黨鼓動與“黑韓”下,高雄當地的政治熱情被充分挑起。
此外,就是國民黨的私心。借助“韓流”,國民黨在2018年地方選舉中大勝,讓黨內看到2020年重返執(zhí)政的希望。結果,黨內大佬鉤心斗角,最后把當上市長不久的韓國瑜推向前臺,讓后者留下“落跑市長”“得隴望蜀”的口實。至于“非典型國民黨人”韓國瑜,或許是對自己人氣過分自信,或許是迫切希望登頂政壇最高峰,當上市長后路走得急了點。三種原因糾纏在一起,讓韓國瑜賠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63歲韓國瑜的未來,一種可能是已然“瀟灑走一回”的他將從政壇隱退,另一種是憑借黏度很高的“韓粉”,明年參選國民黨主席,以圖東山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