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華為計劃轉向中芯國際、聯(lián)發(fā)科等多家中企采購芯片消息廣受關注。聯(lián)發(fā)科首先做出回應,與臺灣多家手機廠商保持長期友好合作。而事件的起因是市場傳言,臺積電或將暫停接受來自華為的芯片訂單。而日前,市場又傳來新的消息。
根據韓國媒體5月25日最新消息,為保障本公司的芯片供應,華為正在接觸韓國三星與SK海力士在大陸的分公司,可能會將這兩家公司納入其供應鏈之中。據了解,三星、SK海力士芯片技術較為成熟,占據著全球70%的DRAM記憶芯片市場。其中,三星更是在沖擊更高一級的芯片代工領域。
據澎湃新聞報道,5月21日,三星正式宣布,斥資10萬億韓元(約合80.6億美元)建設一條基于極紫外光刻(EUV)技術的5奈米芯片生產線,預計將于2021年下半年正式投產。擁有更高的制程工藝量產的能力,使得三星有了與臺積電叫板的資格。這也是市場消息中,華為選擇三星的重要原因。
據瑞士信貸分析師評估,來自華為的芯片訂單占據臺積電總收入的14%。如果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對臺積電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沖擊。更別說,這些大訂單很可能將被其強力競爭對手三星斬獲。此消彼長之下,臺積電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商的地位很可能將會被動搖。
對華為、三星來說雙方進行合作都是雙贏。而且,華為選擇三星進行合作,也有利于促進該公司高端芯片生產鏈中供貨商的豐富度,避免被單一公司“卡脖子”。
不過,為避免被三星搶走大筆訂單,臺積電或許正在以行動作出響應。市場最新消息稱,臺積電正在積極協(xié)調推遲高通、聯(lián)發(fā)科等公司的芯片訂單,想要集中產能在未來120天內,全力為華為生產足夠的芯片。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