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制優(yōu)化新制今年報稅適用,蔡當局不斷宣傳逾540萬人受惠,不過,相關(guān)數(shù)字似是而非,混淆視聽。學者直言,以股利所得稅改分析,小股民稅負負擔不減反增,其中又以綜所稅適用5%稅率股民稅負負擔增加最多。
股利所得稅改對小股民不利,但大股東卻是大減稅!一般老百姓不會拿2018年收入,去套用新舊制算出差異,惟蔡當局一清二楚,當時對外界做稅制優(yōu)化簡報時,相關(guān)單位故意不提股利所得稅改會造成小股東、低所得者稅負增加,一味宣揚薪資扣除額、標準扣除額等四大扣除額拉升,會產(chǎn)生的減稅效應(yīng)。
但臺北商業(yè)大學財稅系教授黃耀輝計算,股利所得稅改,小股民較會采用的合并計算上,適用綜所稅稅率低于20%的小股東稅負多會增加!其中,適用綜所稅5%稅率的民眾,股利所得課稅依舊制計,實際稅率為13.07%,但套用新制卻高達17.2%,稅負增加4.1個百分點;適用綜所稅12%稅率的小股東,新制實際稅率也較舊制高了2.4個百分點,來到22.8%。
如同“立委”曾銘宗所提的資料,富人減稅比例也許不高,但金額十分驚人,因為比率只是平均概念,隨便乘上所得,可少繳的稅負往往高達幾百萬(新臺幣,下同),甚至逾億。如股利所得稅改,富人多會采用較有利的分離課稅,稅率由40%降至28%,少了12%,若是1000萬,可減少120萬稅負,1億元更可大減1200萬元,減稅比例小于蔡政府提出綜所稅適用5%、12%,減稅利益的54%與21%,但實際金額卻十分驚人。
不只股利所稅稅改上,大股東稅負減很大,取消富人稅(取消綜所稅最高45%稅率),還有保留盈余加征營所稅從10%降為5%,在在為富人減稅,也許蔡當局說,營所稅稅率提高至20%,不過,這后來又成為經(jīng)濟部爭取“產(chǎn)創(chuàng)條例”減稅“加碼”的理由。
在升斗小民為“大法官釋憲”,從而獲得的扣除額拉高,減少數(shù)千元或萬元左右稅負,雀躍不已之時,卻有千位左右富豪,默默地少繳了上百萬、千萬,甚至2至3億稅金,蔡當局力推的所得稅制優(yōu)化,到底對誰最有利,從民眾最關(guān)心的實際減少繳稅額,便可一目了然。
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