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紅政治”的虛與實】
近來,蔡當局大力推廣網絡直播,蔡英文頻頻將她的行程搬上社交媒體,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更是把大陸用語"接地氣"作為施政口號,將網絡直播當做日常工作內容,連一向傳統(tǒng)的馬英九也拍攝影片"一日店員",變身商店服務員。一時間,臺灣政治人物似乎人人都成了"網紅","網紅政治"再度成為臺灣政情輿情熱點。臺灣"網紅政治"的虛與實,請小楠為我們梳理一下外界的觀點。
眾所周知,將"網紅政治"推向臺灣政治舞臺中心,納入臺灣選舉政治主要議程的代表人物是柯文哲與韓國瑜。前者通過參加綜藝節(jié)目《一日市長幕僚》讓島內大量各地、各階層、各年齡段對政治原本沒興趣的民眾轉化為"柯粉",后者則是成功地把線上聲量轉化為線下能量,成功拿下高雄市長寶座。"北柯南韓"現(xiàn)象開創(chuàng)了臺灣政治的大數(shù)據(jù)時代。
或許正因為有"北柯南韓"所開創(chuàng)的嶄新時代,讓向來自詡進步、懂民心、年輕支持者眾多的民進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覺得自己"網紅政治"做得還不夠到位。于是乎,這才有了近段時間蔡英文、蘇貞昌等民進黨政治人物鋪天蓋地的社交媒體宣傳,"網紅政治"一下子從一個新穎的東西淪為了爛大街的馬路貨。
不過,正如柯文哲對蔡英文網絡聲量飆高所做的評價--一日行情,"接地氣"不是天天喊口號就能做到的。目前臺灣的"網紅政治"仍處在模仿、跟隨的階段,網民的口味也隨時會變,喜新厭舊的可能性很高,更重要的是,網民喜歡"政治網紅",并不是喜歡政治人物變成網紅或藝人的模樣,而是喜歡政治人物展現(xiàn)出真誠、樸實的一面,讓民眾感覺到政治人物"是自己人"。因此,政治人物做網紅固然門檻很低,但真正能夠博得民眾好感,甚至避免淪為"東施效顰",里面還有很大的學問。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句話對于所有政黨、政治人物都是高度適用的。 現(xiàn)在臺灣政壇刮起的"網紅風",無非就是嘗試"到群眾中去",但關鍵還是在于能否"從群眾中來",如今這些在網上很紅的政客能否真正做到,恐怕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