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分析,謝長廷的這些表述,有不舍”駐日代表“頭銜與名利之因↓
但對于謝長廷口中所稱兩成大陸民眾喊話其下臺,有島內網友說了,那剩下的八成應該就是臺灣民眾了……

有網友為此酸,八成臺灣民眾都要你下臺,你還敢說不考慮去留……

而對于一直被謝長廷看重的“臺日關系”,有島內網友也分析了:送錢給日本,日本對臺關系就好,但碰到釣魚島、慰安婦的問題,你就對日本勢力不吭聲,“根本是在辱臺!”

對此,有網友總結了:

近來,臺灣“駐日代表處”連續(xù)發(fā)生了3件大事,一是臺風、地震重創(chuàng)日本,造成大批臺灣旅客滯留待援,但臺“駐日代表處”救援不力,謝長廷反諷大陸表現積極,被輿論狂批;二是臺灣首座慰安婦銅像遭日本右翼人士腳踹羞辱,謝長廷的回應卻是“若是日本民間行為,我們不會抗議”;三是臺灣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被臺媒曝光因救災不力壓力大而輕生,島內輿論認為最該擔責任的謝長廷此時卻逍遙自在,“冷血至極”。
臺灣“中時電子報”15日曾發(fā)表社評批,“駐日代表”換“助日代表”的譏諷,無論對臺灣“外交工作”或謝長廷個人來說,都是絕大的反諷。 評論直指,謝長廷對大陸善意且正面的救援表現為冷嘲熱諷,是在轉移焦點,徹底顛覆,還順便挑起兩岸敏感對立情緒的行為。這些負面操作太粗糙,讓人反感,反而是大陸爭取臺灣民心的實際作為,能夠逐漸贏得理性的認同。另一方面,謝長廷對于踹慰安婦銅像的日本人行為認為,設立慰安婦銅像會破壞“臺日友好關系”,已為他留下一味偏袒日方的責難。加上他力主開放日本核食品進口臺灣,乃至民進黨當局對日本的姿態(tài)實在是過于謙卑,只要一遇上日本,立刻矮半截,幾乎已是臺灣社會普遍的印象。這些事件,就像一面哈哈鏡,映照出臺灣對日本的懦弱與扭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