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臺灣的相關規(guī)定,大陸人入籍臺灣滿十年后,才可以參選公職,而入籍臺灣需要六年,換句話說,大陸人要在臺灣居住十六年后才可以獲得擔任公職的權利。這一等待是非常漫長的,此前曾出現(xiàn)過“大陸配偶入籍臺灣三年后已經(jīng)考取公務員,卻要再等七年才能上任”的例子。
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曾想要將大陸配偶入籍臺灣的年限從八年延長到十一年,在公民團體的反對下作罷。馬英九執(zhí)政時期,將八年入籍限制縮短為六年,想要進一步縮減為四年時,遭遇民進黨的強力阻攔,未能成功。因而,陸配群體“遠離民進黨、支持國民黨”也就可以理解了。在洪秀柱擔任黨主席時期,因為力挺陸配入籍時間“六年改四年”,遭遇民進黨的多番批評,卻也令陸配群體更加支持國民黨,反感民進黨。
曾有大陸配偶感慨道:“被歧視不少見,但是民進黨卻是少有的主張將對大陸的歧視寫進法律、并且認真執(zhí)行的政黨。”從這個角度看,跟從嚴審批大陸民眾赴臺申請、從嚴審查大陸書籍在臺出版一樣,臺灣當局從嚴對待大陸配偶一樣,都是“反中情緒”在作祟,讓主張或直接參與兩岸交流的人士受苦。不過,大陸民眾赴臺申請被拒可以不去、大陸書籍審查不通過可以不出版,長期在臺灣生活的陸配遭遇歧視要怎么辦?除了積極表達訴求、要求合理待遇,能做的似乎不多。臺灣社會鼓勵生育、文化軟實力也較強,很多在臺陸配更關心子女的成長問題,而對政治較為冷漠。
如今,隨著兩岸關系陷入僵局,陸配議題不時成為藍綠政黨的攻防目標,一些陸配代表也站了出來,為自己爭取權利,是否會成為風潮則還需觀察。
至少,第一個國民黨陸配黨代表、第一個民進黨陸配“新住民”委員,以及全臺第一位陸配縣市議員候選人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果民進黨當局再不松綁對陸配的不合理限制,未來陸配大規(guī)模參政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在臺灣經(jīng)濟成長乏力、育兒成本高漲的情況下,陸配群體也要跟其他群體一樣“先顧家庭、再顧社會”,會在相當大程度上限制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