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任命看“顏色”
“臺大遴選校長程序完全合法,‘教育部’遲遲不核定,目的是為了刁難。”臺大法律系校友、“法務部前部長”羅瑩雪受訪時指出,管中閔唯一的問題,就是顏色不對。過去一再呼吁政治黑手退出校園的政黨,執(zhí)政之后卻干預校園到如此程度,可謂民主政治大潰敗。
今年1月5日,臺“中研院”院士、經(jīng)濟學家管中閔經(jīng)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投票當選下任臺大校長。由于管中閔曾在馬英九執(zhí)政期間擔任“國發(fā)會主委”,被民進黨等綠營人士認為“顏色不對”,因而遭到綠營持續(xù)“質(zhì)疑”“追打”“抹黑”,甚至他們不惜動用“立法院”的審查權阻擾任命。
管中閔當選校長后不久,綠營人士便透過媒體爆料他未在校長遴選前辭去臺灣大哥大(臺灣的一家電信公司)獨立董事一職,有違反利益回避的嫌疑。而后,島內(nèi)親綠媒體刊文指控管中閔涉嫌抄襲學生論文。
雖然臺大方面對相關疑點都作了澄清,甚至1月31日校長遴選委員會還開了6個小時的會議說明情況,但臺“教育部”不依不饒,連續(xù)發(fā)7道公文要求厘清相關疑問,甚至還要參考之后臨時校務會議的結(jié)果,持續(xù)在拖延新校長任命的程序上“發(fā)功”。
“綠色霸權”乃至“綠色恐怖”
面對臺當局卡“管”、阻撓新校長任命的做法,游行發(fā)起人周崇熙說,大家走上街頭不是為了挺管中閔,而是爭取大學自主。臺大心理系教授光國說,當初大家努力讓國民黨退出校園,沒想到民進黨卻大喇喇地把政治黑手伸進校園。
臺灣《聯(lián)合報》發(fā)表社論指出,干預臺大校長任命的行為,不僅凸顯了蔡英文當局公然插手大學自治,更暴露民進黨欲建立“綠色文化霸權”的私心正漫向社會各個角落。
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綠色恐怖早已大行其道。在政治上,他們通過“黨產(chǎn)條例”“促轉(zhuǎn)條例”等法案,將原本屬于其他政黨和社會組織的資產(chǎn)強行剝奪,并透過立法和行政手段肢解對手,企圖牢牢掌握臺灣一切政治資源。
單是政治上的控制對民進黨來說還不夠,他們還將觸角伸向文化、教育層面。取消祭黃帝陵、廢除“課綱微調(diào)”“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奪權、降低高中語文課本的文言文比例,再到最近華視、公視等媒體的人事全面“綠化”,阻撓臺大新校長就任,凡此種種,都是“綠色霸權”在文化領域的體現(xiàn)。(本報記者 柴逸扉 文/圖)
《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02月23日 第 04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