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湯德章,綠營推崇的另一名“二二八事件”殉難者是陳澄波。陳是臺灣知名畫家,曾于1929年—1932年在上海任教。1933年6月,由于上海政局不穩(wěn)定,陳澄波舉家遷返臺灣。1947年3月,他被國民黨軍隊槍斃示眾。今年“二二八”前夕,蔡英文辦公室舉辦陳澄波特展,蔡推崇其是“臺灣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綠營民代高志鵬甚至建議可以把新臺幣上孫中山的頭像換成陳澄波。
此外,臺灣日據時代文學家賴和也受到蔡當局青睞。今年春節(jié),蔡英文的春聯(lián)就是從《賴和文集》中選字,蔡辦還強調這是首次取自臺灣文學,刻意與過去引用中國經典文學作品做法相區(qū)隔。其間,“自自冉冉”還引發(fā)不小的爭議。
而日據時期的反殖領袖蔣渭水,近年來也被泛綠陣營利用,幾乎要被奉為“臺獨運動之父”。
民進黨被批掩耳盜鈴
同是歷史人物,綠營卻是區(qū)別對待,原因不難理解。在他們眼中,像蔣介石、孫中山、鄭成功、孔子都是“外來”的,而湯德章、陳澄波、賴和、蔣渭水則象征著“臺灣本土”。綠營對歷史人物“又打又拉”,背后隱藏著“去中國化”、“文化臺獨”的險惡目的。
綠營以前是“去蔣”,現(xiàn)在又開始打孔子、鄭成功的主意,對此,新黨青年軍、“臺版papi醬”侯漢廷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痛批,臺灣本身沒有什么特色文化,臺灣文化的主體就是中華文化,如果連這都不要了,那臺灣還能剩下什么?
曾任馬英九核心幕僚的羅智強也發(fā)文指出,無論本省或外省籍,祖輩多從對岸來,故身上流著中華民族的血液,其祖先難道也跟臺灣無關?蔡英文祖籍為福建漳州,羅智強把炮口瞄準蔡英文,詢問她“要不要把自己身上的血給抽干,把DNA給抹了?”
侯漢廷指出,“去中國化”的圖謀注定“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臺灣文化主體是中華文化,民進黨即使掩耳盜鈴不想承認,也經不起事實的驗證。至于島內部分勢力將湯德章、陳澄波等人與“臺獨”相掛鉤,“二二八”死難者家屬代表日前公開抱怨,“這是硬插‘臺獨’墓碑!”而蔣渭水、賴和更與“臺獨”沒有任何關系,反而他們對祖國、中華文化充滿向往,前者被稱為“臺灣的孫中山”,后者在日據時期堅持用漢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