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言之,類似15日臺北最高行政法院駁回“黨產會”抗告,認定“黨產會”片面凍結國民黨臺銀支票與永豐銀賬戶的行政處分適法性有疑義、凍結無效。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6日裁定,“黨產會”處分書關于移轉國民黨持有中投及欣裕臺股權停止執(zhí)行,諸如此類打臉“黨產會”的例子,只怕會愈來愈多。
文章表示,緣于黨產問題已被極致妖魔化,任何有利訊息對國民黨來說都等于是賺到。例如今天“黨產會”召開中廣與中影土地移轉預備聽證,國民黨與中廣認為討論主題與通知不符、被突襲,顧立雄或自知理虧,指未來不排除再有第二次預備聽證,即是一例。只要多辦聽證,就會讓更多民眾理解當年“黨國不分”的歷史糾葛。當李登輝任國民黨主席時期的大掌柜劉泰英,都指原中廣所在的帝寶土地當年有著當局不愿接收、才由國民黨出面接管的特殊考量,以及在1999年賣給三重幫的事實……說真的,只怕藍營支持者會比鐵桿綠更希望“黨產會”認真追,厘清到底是誰才是黨產最大獲利者!
文章最后指出,眼尖民眾更從討黨產的過程中看透了“黨產會”,即“黨產會”只會挑軟的吃,中廣是第一個硬柿子,像“臺綜院”這種大伽,根本是碰都不敢碰。國民黨如果夠高瞻遠矚,不妨把黨產以某種形式捐出,更能凸顯“黨產會”用這種仙女棒的方式點黨產為公產,甚至把中廣收歸公有,實在是粗暴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