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咨詢過程中,顯然也出了問題。如彭明敏此前已經(jīng)婉拒出任,卻遭蔡辦“霸王硬上弓”,且這還是外界知道的例子,是否有其他人有類似情況,尚不得而知。在此情況下,當事人即便勉為同意,彼此不快恐也難免。這樣的疏失無論是無意或者有心,都是應(yīng)該極力避免的。
最后,無論是蔡辦所謂的“中國因素”,或者高俊明請辭的“對婚姻平權(quán)議題不滿”因素,都和臺當局政策有關(guān)。蔡英文辦公室不可能一面要社會賢達的名望妝點門面,一面又要社會賢達不顧自身立場為己政策背書。這一點,在決定名單時,也是早該想到的問題。
《聯(lián)合報》文末點出:其實,更深一層的問題是:時至今日,“資政”、“國策顧問”、“戰(zhàn)略顧問”這臺當局領(lǐng)導人辦公室的“三公”,還有實質(zhì)存在的價值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