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臺議員”減少
特朗普當選后臺灣是否能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島內看法不一。臺“政務委員”鄧振中9日稱,雖然特朗普選前宣稱要退出TPP,但基于美國利益的考慮,仍有仔細觀察的空間,臺灣不能輕易放棄?!吨袊鴷r報》10日稱,雖然臺灣不放棄爭取加入RCEP(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但此為大陸主導的國際組織,在兩岸缺乏互信的情況下,加入RCEP是緣木求魚,到時候臺灣或許兩頭落空。
不過也有輿論認為,特朗普當選,臺灣加入TPP的幾率可能更大。臺“經院副院長”邱俊榮稱,奧巴馬很有可能在最后任期聯合國會力量加速通過。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陳一新10日還在《中國時報》撰文稱,如果特朗普不要TPP,美國、日本和歐盟又如何與中國大陸在經貿上競爭?難道西方民主國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大陸領導的RCEP獨領風騷?
有消息透露,臺當局正積極布建“新友臺議員”。臺北駐美代表處的統(tǒng)計顯示,參議院“臺灣聯機”成員原本有35人,目前剩下31人;眾議院的“臺灣聯機”成員還剩195人。
“臺獨”應不敢輕舉妄動
至于備受關注的兩岸關系的動向,臺灣《中國時報》10日援引大陸學者金燦榮的話稱,民進黨當局對特朗普及其重要幕僚幾乎沒有經營關系,既然寄望的人選沒上,蔡英文更不敢在大陸所畫的紅線上有任何動作,但也不會承認“九二共識”,短期內兩岸“斗而不破”的局面會維持。他認為,長期而言,特朗普上臺對臺灣將是“利空”。北京大學學者梁云祥分析說,特朗普上任后,雖然會更多轉向美國自身事務,但不至于走向“棄臺”。臺灣政治大學學者丁樹范還稱,中美未來將有不可避免的經貿沖突,如中國大陸報復的力道夠強,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可能會展現務實一面,雙方一定會妥協,屆時臺灣可能就會成為中美談判的籌碼。
《聯合報》10日總結稱,面對兩岸關系倒退、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恐將“政息人亡”,“‘親美遠中’的蔡政府若不能妥善因應變局,未來挑戰(zhàn)恐怕比現在更嚴峻”。中央日報網絡報直言,特朗普當選,“對臺灣來說,或許是噩夢的開始”。文章說,特朗普在選舉時就強調,北約、日、韓等盟友應負擔美國駐守費用。同理可推,他未來也會要求臺灣支付更高保護費。其次,對特朗普來說,臺灣或許并不具備戰(zhàn)略價值,并非沒有出賣臺灣的可能。最后,TPP或胎死腹中,民進黨當局卻將此視為經濟走出去的關鍵,“未來的臺灣經濟,一方面得不到美國的奧援,另一方面又面臨大陸抵制,可以想見必然是困難重重”。 (環(huán)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