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拆除理由 實在“醉得不輕”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昨日表示,由藝人成龍捐贈的圓明園12獸首復制品,確定將于9月底拆除。至于拆除之后將放置何處,目前還沒確定,需要再討論。
臺北故宮拆除這12尊獸首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按照林正儀的解釋,似乎拆除理由相當充分。他表示,拆除的主因是“藝術(shù)界認為這并非公共藝術(shù),收藏家也認為藝術(shù)性不夠,而民意代表則是考慮到社會性等問題,地方文化工作者則是認為,應該要放置在地文化作品,放置外來文化作品,有些不尊重”。
看到這番話,恐怕兩岸網(wǎng)友都要覺得“醉得不輕”了。是不是公共藝術(shù),臺北故宮的前后說法已然自相矛盾;結(jié)合獸首此前被潑漆的遭遇,民意代表所謂的“社會性問題”,恐怕就是“‘獨派’不喜歡”的代名詞;而“放置外來文化作品,有些不尊重”更是無稽之談,若按此標準,整個臺北故宮絕大多數(shù)藏品,都可以打包送回大陸了。
成龍好心捐贈 卻被“雷得不輕”
事實上,12獸首的復制品,成龍在捐贈給臺北故宮之前,先捐贈了兩套給新加坡的亞洲文明博物館和北京的圓明園博物館。去年12月28日臺北故宮南院開幕,成龍還曾專程赴臺參加開幕典禮。他當時在微博寫道:“歷經(jīng)多位美術(shù)設計師與團隊的辛勞,今天終于矗立在南院主要院區(qū),呈現(xiàn)祥和與莊嚴,感到很興奮、欣慰。真希望更多人都能感受到我的初衷——保護文物、尊重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