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政客陳啟昱(左)接替楊秋興出任臺鹽董事長(資料圖)
臺海網(wǎng)7月3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民進黨上任后,被視為“肥缺”的公營事業(yè)管理層大換血。臺鹽公司董事會日前推舉綠營政客陳啟昱出任董事長,才上任一年多的楊秋興被撤換。民進黨通過“綠化”公營事業(yè),逐漸掌控龐大的經(jīng)濟資源,由于其中油水足,也引發(fā)各個派系的積極卡位。馬英九過去提拔的公營事業(yè)董座,往往被民進黨人士譏為“肥貓”,如今綠營政客搶著當“肥貓”,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公營事業(yè)待遇優(yōu)渥 引綠營各派系覬覦
臺灣當局領導人不好做,被罵是家常便飯,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她)沒有實權,事實上其權力之大在島內無人能及,尤其在人事權方面,他(她)所能安排的位子之多,令人咋舌。在陳水扁“執(zhí)政”時期,曾號稱直接或間接有5000個董事長及董事等職位可供安排。如今到了蔡英文時代,這個數(shù)字應該也不會少。
臺灣“大選”過后,綠營各派系的選舉有功人員,很多都在覬覦公營事業(yè)中的位子,幾乎可以用“搶破頭”來形容。公營事業(yè)(或泛官股企業(yè))的高管之所以受熱捧,待遇優(yōu)渥絕對是一個重要因素。據(jù)臺灣媒體披露,像是臺鹽董事長月薪為29.5萬元(新臺幣,下同),第一金證券董事長月薪為30萬—33萬元,比“部長”的工資都高;而臺苯董事長的月薪更高達45萬元—50萬元,都快趕上蔡英文的水平了。
有這么多“肥缺”在眼前,綠營人士都在摩拳擦掌,不過蔡英文并不急于處理人事案,很多公營事業(yè)的董座人選仍懸而未決。有臺媒分析稱,蔡英文比較謹慎,可能是出于黨內派系利益平衡的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