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莊國榮“勝”在政治立場夠綠,因此得到“臺獨”分子的力挺。28日,“臺灣社”等多個本土社團舉行記者會聲援莊國榮。“臺灣社社長”張葉森稱,莊國榮就是適合人選之一,不要因為反對聲浪而畏退。臺大研究生協(xié)會會長于閔如還稱,國民黨借批判莊國榮,其實是想恢復大中國史觀。
島內學界及輿論普遍以“民粹凌駕專業(yè)”“小孩玩大車”評論學生參與審課綱。媒體工作者黃映溓撰文稱,莊國榮所發(fā)表的言論逾越尺度,幾乎游走在法律邊緣,為社會教育做出最負面的不良示范,而課審會納入學生代表,“依此邏輯,國中、國小和幼兒園課綱教材,牙牙學語的娃娃們也該一并入列!政治民粹儼然凌駕于教育專業(yè)之上,不禁令人質疑,當初為打破黑箱課綱鬧劇,如今卻又衍生另一出學生參審課綱的荒謬劇”。知名學者李家同認為,制定課綱加上學生代表太過滑稽,“胡鬧到極點”。詩人余光中也表示,學生當然可以對課綱審查表達意見,但如果知識基礎還不夠深厚,不知好壞,怎么投票呢?
臺灣《聯(lián)合報》評論稱,比起小學生審課綱更荒謬的,是指派一個充滿政治偏見的人來主持課綱研修大計,其結果必然更危險。當年莊國榮以粗話為武器,掃射藍營政治人物;誰料時隔八年,“教育部長”潘文忠竟忙不迭地將這塊“寶物”重新出土,讓他主持課綱研修大計,“這樣的‘慧眼’,到底背后藏著什么心思,恐怕才是人們更該擔心的事”。退役將領吳斯懷28日整理出蔡英文執(zhí)政后施政上的“三項廢除”,即一上臺先廢課綱,再廢“紅十字會法”,繼而強勢三讀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chǎn)處理條例”,企圖一舉消滅國民黨,但這幾件事對臺灣經(jīng)濟沒有任何幫助,“此舉只能忽悠深綠民眾,卻解決不了兩岸、內政、外交、主權國格被羞辱的困境”。【環(huán)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