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話都說得很委婉,可媒體分析,國民黨主席之爭早就“山雨欲來風滿樓”。在18日下午的國民黨臨時中常會上,“中常委”姚江臨生氣地敲打說,“這是史上最慘的一次選舉,黨的體制不改,誰來接黨魁都一樣”。有臺媒分析稱,國民黨這個新主席既要整合黨內(nèi)勢力,也要結(jié)合黨外勢力,帶領(lǐng)黨走向新的路線,但放眼黨內(nèi),要找到這樣的人選談何容易。弄不好,黨主席補選就可能變成黨內(nèi)再度分裂的引線。國民黨選后如再分裂,那在臺灣真有可能被徹底邊緣化。
“國民黨幾十年來都是大佬主導,最大問題是人才危機,看不到新戰(zhàn)將在哪里,”不少臺灣問題分析人士表示,國民黨如果老是依靠臺面上的舊面孔,到2020年能夠披掛上陣與民進黨對決的戰(zhàn)將估計拿不出手。除了朱立倫、吳敦義之外想不到其他人,因為4年后王金平都快80歲了。至于“立委”,國民黨就算選后馬上振作起來,開始栽培年輕人,可是4年之內(nèi)要培養(yǎng)到可以參選“立委”,讓民眾接受,談何容易。更可怕的是,現(xiàn)在的“年輕血液”不愿意加入死氣沉沉的國民黨。反觀民進黨,不管是“立委”選舉還是各縣市選舉,都培養(yǎng)出很多年輕人。
據(jù)臺灣《聯(lián)合晚報》報道,已辭職的國民黨發(fā)言人楊偉中18日開出“第一槍”。他首先表明,國民黨改革“不要再空口說白話”,并提出三項具體建議,“國民黨改革,應先從黨主席選舉開始”。另據(jù)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朱立倫辦公室發(fā)言人徐巧芯在選后也點出未來國民黨須有3大重要改革:第一,國民黨必須離臺灣更近,必須脫掉西裝,換上草鞋,真真實實地感受民眾的溫度。任何政策、“法案”都不應該只有權(quán)威專家意見、冷冰冰的文字,必須考慮人民當前最迫切的需求。第二,為了4年后能再次爭取成為人民認同的政黨,應該把所有為個人的算計和考慮統(tǒng)統(tǒng)放下,絕對不該淪為權(quán)力的斗爭。第三,國民黨的新生代在敗選后,更沒有分裂的本錢。必須從議題中確立共同的主體性,重新定位臺灣新時代需要的思想、信仰、路線、價值,讓國民黨變好,“我們不是一個嬌貴的政黨,不能當溫室里的玫瑰,我們要成為春風吹又生的野草”。
這次國民黨慘遭政治大海嘯“滅頂”,不少資深老將都意外“中箭落馬”,蔣家第四代、國民黨“新科立委”蔣萬安被看好是未來國民黨新生代的希望。甚至還有人大膽預言,學歷、長相俱佳的蔣萬安,兩年后很有機會代表國民黨參選臺北市長,未來可能成為中興國民黨的“代言人”。
有人打氣說,2008年民進黨下臺時,也是人心大失,甚至鬧出退黨風潮。“回溯國民黨史,現(xiàn)在并不是國民黨最慘的時候,”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wǎng)”分析道,1950年蔣介石退守臺灣,風雨飄搖之際,第一次成立“改革委員會”,遴選新的改造委員,使國民黨在臺灣安穩(wěn)扎根;2000年國民黨下野,前主席連戰(zhàn)再度成立“改革委員會”,奠下8年后重新執(zhí)政的基礎(chǔ)。分析稱,政治如波濤滾滾,有起也有落。國民黨必須認清現(xiàn)實,深切反省何以與民心距離遙遠,痛下決心改革,才有觸底反彈、止跌回升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