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罷免”惡潮席卷全島,民進黨對藍營民代“磨刀霍霍”,發(fā)動全面攻擊。不止如此,近日民進黨中執(zhí)會通過成立“2026選舉先期策略小組”,由賴清德“大管家”潘孟安親自擔任召集人。對此,國民黨民代批評,民進黨天天想著選舉,2025年先想罷免,接著就再想2026年選舉,只會造成社會不安。
批評的確在理。不過仔細一想,這不就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嗎?民進黨滿腦子想選舉、想奪權、想斗爭,為了選舉不惜撕裂臺灣、毒化輿論、洗腦青年、挑釁大陸,這不早就是島內人人皆知的事實了嗎?
眾所周知,民進黨從臺灣“黨外”時期、與國民黨水火不容的顛覆性力量,到后來“地方包圍臺北”,逐步掌握多個縣市以及“立法權”“行政權”,把南臺灣打造成針插不進的“深綠堡壘”,再到如今所有資源、權力一把抓,明目張膽操縱司法、鉗制輿論,暴露出“綠色恐怖”的本來面目。相信很多臺灣民眾已經恍然大悟:民進黨的“民主”,就是騙到選票、奪取權力,最終確保“民進黨作主”。
由此可見,民進黨建立了一種“范式”,那就是:政黨或政治人物,只要有本事把民眾“哄”好,把選票“騙”到手,把政權“抓”住,就可以吃香喝辣、胡作非為。就在這一哄一騙之間,整個臺灣社會的是非觀、價值觀、歷史觀、民族觀,都可以黑白混淆、正邪顛倒。再惡毒的念頭,只要用甜言蜜語包裝,就可以登堂入室,變成“保護臺灣”“守護民主”的選舉口號。
當然,這種“范式”并非中國臺灣省特有,而是整個西方“民主游戲”的普遍現象,只不過民進黨在臺灣把它演繹到了一種極致,以至于讓“世界都跟不上臺灣”。所以,不少人紛紛照葫蘆畫瓢、拿香跟著拜,生怕自己“學”得不夠好、不夠像。
如此一來,在這座島上,天天想著選舉的,又何止是民進黨呢?
有些人長期對分裂國家、數典忘祖的罪惡行徑軟弱妥協、躺平以對,甚至用“言論自由”裝作開明紳士,連一句“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都不敢說出口,嘴里成天喊著“不要‘抹紅’、不要反中”,心里卻充滿“恐懼做中國人”的莫名自卑,放任臺灣社會在“去中化”的路上漸行漸遠,這樣的人心里天天想著的,不是選舉嗎?
有些人平時做出一副“抗綠”先鋒的架勢,只不過是給自己造聲勢、沖流量、撐版面,可是一到了需要齊心協力抵抗“臺獨”逆流、創(chuàng)造撥亂反正契機的時候,卻又因為自己的小地盤、小利益、小算計,不是袖手旁觀、就是胳膊肘朝內,甚至幸災樂禍、趁火打劫,這樣的人,不就是天天想著選舉嗎?
還有些人,對外部勢力粗暴介入臺海、掠奪島內民脂民膏保持沉默,自以為能“左右逢源”、卻淪為沒有根的“墻頭草”,甚至和民進黨一樣對“洋大人”們笑臉逢迎,對“戰(zhàn)爭販子”們表忠稱有“自我防衛(wèi)”決心,生怕自己被美西方政客和媒體“拉黑”,這樣的人,不也是天天想著選舉嗎?
只不過,民進黨眼中的“選舉”,根本就沒有“輪流坐莊、愿賭服輸”的規(guī)則,而是“成王敗寇、只許我贏”的傲慢。如今,“天天想著選舉”的民進黨,已然成為綠色恐怖的“巨獸”,而同樣是“天天想著選舉”的另一些人,卻不得不接受“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的痛苦與無奈。
來源:東南衛(wèi)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