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13日召開所謂“國安會議”后,首次將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并拋出所謂“17項策略”。賴清德以這種“臺獨”暴沖的方式向綠營支持者展示他的所謂“尚勇”,反而讓外界看透了他的虛張聲勢,也害怕隨時會成為美國的“棄子”。
這不,英國《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報道稱,在看到特朗普團隊上臺后有關臺海政策的說法以及美國對俄烏戰(zhàn)爭的處理,“一位臺灣官員承認他晚上睡不著覺”。這名“臺灣官員”是誰?大概率是賴清德的核心幕僚,且最可能是臺當局安全團隊官員,背后所釋放的訊息,當然是賴清德內心惶惶。一方面害怕大陸重手施壓,另一方面擔心隨時被美國拋棄。
臺當局前防務部門副負責人林中斌認為,大陸對臺一向有“軟硬兩手”,“硬”的一手是政治、軍事、法律等方面的“打獨、懾獨”,用于防守;“軟”的一手是經濟、文化、人員往來交流,促進兩岸融合發(fā)展與心靈契合,用于進攻。大陸“硬”的一手,賴清德明顯感受到了壓力;大陸“軟”的一手,近年來加速兩岸融合發(fā)展,也讓他感到所謂“威脅”。賴清德拋出所謂“因應五方面威脅”的“17項策略”,重點是應對大陸“軟”的一手的犀利進攻。
“賴清德們”一向嘴硬,貶低大陸,為自己吹哨壯膽,但這次謀“獨”暴沖的動作反而進一步暴露其在大陸面前的外強中干及越來越撐不住的恐懼。
來自美國的訊息,也讓賴清德越來越惶然。首先,美國軍方3位高官相繼釋出美軍在臺海的“無力感”,且不排除把臺灣當“棄子”的可能性。
“印太區(qū)域的新情勢是軍力平衡已戲劇性的惡化……如果我們(美軍)與中國軍事沖突,沒有結果、軍費昂貴、美國軍力被毀。”“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是避免讓臺北引發(fā)與北京不必要的軍事沖突。”——這是美國國防部次長提名人的科爾比在參議院的公開談話。
科爾比還說,“臺灣安危不至于是美國的‘生存利益’。”這是否暗示美國可能隨時會“拋棄”臺灣?此話與美國防部副助理部長達默所言不謀而合。達默說:“臺灣問題對美國并非生死攸關,即使‘丟了臺灣’,美國民眾仍能繼續(xù)安全繁榮地生活。”
而一度叫囂要在臺海制造“地獄景觀”的美印太司令帕帕羅,最近連續(xù)三次在臺海問題上“示弱”,還稱解放軍在臺海的部署為美軍構建了足足1600公里的“死亡閉環(huán)”,在此區(qū)域內美國航母的生存率不足30%。
美軍高層這些“放話”,當然有炒作“中國威脅論”的目的,但島內不少戰(zhàn)略學者認為,美軍想要在中國周邊挑事,占不到任何便宜;對于所謂“美軍協(xié)防臺灣”,只是“臺獨”分子的一廂情愿。
林中斌研判,從科爾比以及帕帕羅的發(fā)言看,中美軍力一升一降,特朗普政府高層已逐漸移向與中國“謀和”。臺當局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表示,“中美軍事較量已經到了一個關鍵點,哪還有能力保護臺灣地區(qū)?!”
美國不愿被“臺獨”拖下水,不愿意為“臺獨”白白犧牲美國子弟。這一切,正是科爾比施壓賴清德當局,要求將臺灣將防務預算從目前占GDP不到3%提高到10%的重要背景。
形勢比人強,中國大陸堅決“打獨、懾獨”,堅定推進兩岸融合發(fā)展,破解民進黨“關起門搞‘臺獨’”;美國有心無力“保護”臺灣,“賴清德們”能到睡不著嗎?“臺獨”注定是死路一條。
來源: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