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0月2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10月28日,臺北故宮博物院被曝三件明清時期的文物摔壞、受損,震驚兩岸輿論。
導報記者此次赴臺灣駐點采訪,9月份還特地再去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觀了一次。當聽聞3件文物莫名其妙被摔破的消息,非常震驚,相當痛心,更是憂憤。
事實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當初都是從北京故宮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品,輾轉(zhuǎn)運到臺北。這些國寶,與臺灣這片土地一樣,都是屬于中國的,屬于兩岸全體中國人的,也是全人類的共同文化財富。
目前,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是個頑固“臺獨”分子。令人發(fā)指的是,據(jù)檢舉人報料,3件文物摔破后,吳密察卻下了“封口令”。
如今,事情暴露后,吳密察辯稱沒隱瞞。真的嗎?如果沒隱瞞,怎么文物在去年2月摔破,一年多來卻無聲無息,讓外界無從知曉?
檢舉人說,去年2月臺北故宮博物院執(zhí)行數(shù)位典藏計劃,把所有文物以數(shù)位方式記錄下來,方便留存影像與數(shù)據(jù),所以必須要把文物從庫房拿出來拍攝。既然是在移出庫房時損壞的,那為何沒有事發(fā)時的視頻記錄?一句“摔壞的”,會有幾人相信?
退一步而言,權(quán)且相信是“摔壞的”,那把碎片送去驗證,看是不是真品?有臺灣網(wǎng)友就質(zhì)疑,“臺獨”分子會不會“貍貓換太子”,拿出來的碎片是假貨,真品卻被順走?或者真品被偷運到海外了,作為“臺獨”分子未來流亡的資產(chǎn)?或者已流入到某個“臺獨”分子“主子”的手里?
如果通過驗證,最后確認真的是摔壞了,這顯示臺北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移動文物時,是多么地外行、草率、隨便、不專業(yè)、不嚴謹!相關(guān)管理制度是多么松懈,作業(yè)程序是多么混亂。那要不要追究責任?要不要查辦?試圖隱瞞真相的吳密察要不要辭職,并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
“臺獨”分子“A”走寶物或?qū)⑵渫颠\到海外?這是合理質(zhì)疑,并非空穴來風。畢竟,這些人多年來一直都在打這些文物的主意,干一些偷雞摸狗見不得人的事。
臺媒報道說,今年7月底,臺北故宮博物院“機密演習”文物撤離,理由是應(yīng)對可能的臺海戰(zhàn)爭。“撤離對象”是從70萬件文物中挑選出9萬件“最高價值,不占空間”的珍品。外界就問,演練時這些寶物要“撤離到哪里”“用什么方式運送”,吳密察卻三緘其口。當時就有人質(zhì)疑,是不是要偷運到海外?
2018年,民進黨當局為了幫林佳龍選臺中市長,竟然把精品中的精品“翠玉白菜”弄到臺中跑馬場搞展覽。2019年,有1400年歷史的顏真卿“祭姪文稿”傳出被民進黨當局當作禮物,秘密送到東京博物院展覽。只因為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媽媽要看。雖然事后辯稱“這不是真的”,但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著幾十萬件這樣的珍寶文物,如今卻由“臺獨”分子掌管,怎么能令人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