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100起槍擊案,平均每3.65天就發(fā)生一起,這是臺灣地區(qū)2021年槍擊案數據。這一數字是近五年來新高,可惜并未成為當年重大新聞,甚至鮮少有媒體報道。近期,由于南投縣發(fā)生4死1重傷槍擊案震驚各界,島內槍支泛濫問題才又一次走進大眾視線。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指出,民進黨當局執(zhí)政6年以來,臺灣治安問題愈趨嚴重。在南投兇殺案中,犯罪嫌疑人身上共起獲3把手槍、百余發(fā)子彈,強大火力駭人聽聞。他指出,臺灣發(fā)生槍擊案的數量,從2017年95起、2018年83起、2019年86起、2020年84起,到2021年100起,始終居高不下。曾銘宗質疑,“治安惡化到底誰要負責?”
連民進黨自家“立委”也召開記者會追問,槍支泛濫已經成為臺灣日常了嗎?“綠委”何志偉表示,2017至2022年全臺共查獲槍支近10萬支(9290支),彈藥超過30萬發(fā)(317806發(fā)),民間火力強大令人瞠目結舌。他表示,南投發(fā)生“行刑式槍擊”造成4死事件,讓人誤以為臺灣是否已經開放槍支合法?
何志偉指出,現在連社交平臺上的運動用品交流社團,都可以看到有人直接在上面販售槍支,賣家甚至會主動推銷“要手槍還是長款獵槍”,由此可看出槍支取得“如此容易”。這是一個法治社會該出現的狀況嗎?他強調,今天所提到的數據都只是“賬面上的數字”,還有更多“黑數”隱藏在臺灣社會的角落。
事實上,臺灣地區(qū)槍械管制規(guī)定相當嚴格,甚至將玩具槍也列入管制范圍。但臺灣槍擊案從未間斷,槍支數量也始終維持高位。此前有報道指出,臺灣四面環(huán)海,槍支走私查堵難度高、風險大。臺灣警方曾破獲過包括巴西、美國、比利時、意大利、德國、捷克、菲律賓等50多個國家、近百種各式槍械走私案件。另外,島內還有部分“地下工廠”,可將玩具槍改造成真槍。
法令完備但問題無解,顯然毛病就出在執(zhí)法層面。曾銘宗指出,臺灣內務部門負責人徐國勇2018年7月上任,已滿4年,對于治安逐年惡化的現況,徐國勇是不是該負責?而依例,臺“警政署長”黃明昭由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核可,行政部門也該為越來越高的槍擊案發(fā)生頻率負責。
槍擊案頻發(fā)及其背后的槍支泛濫問題,對民眾生活來說,是大事、是要事;但對民進黨當局而言,卻成了小事甚至完全沒事。根據臺灣中正大學犯罪研究所的調查,臺灣民眾對島內治安的滿意度逐年下降,已從2019年的66.5%、下降為2020年為52%,2021年則僅剩51%。
然而時至今日,民眾仍看不到當局針對相關議題作何表態(tài)和部署。島內媒體的關注點則普遍集中于熱鬧的選舉議題。即便個別“立委”以記者會形式揭批治安惡化等問題,但其所產生的影響頗為有限,恐怕很難在臺灣輿論場產生多少余波。
包括槍支管理在內的治安問題,都是需要長期投入時間、精力,但卻不易獲得“立竿見影”成績的苦活、累活。信奉選舉至上、權力至上、利益至上的民進黨哪有心思和工夫來顧及民生。臺灣“黑槍”亂象,因為有了黑心的民進黨,更難治理。(文/大力 來源/海峽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