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山》日報網(wǎng)站12月8日發(fā)表一篇報道,文中渲染所謂“解放軍軍事威脅”,并鼓吹加強所謂威懾“阻止”解放軍“武統(tǒng)”臺灣。
報道聲稱,擁有“阻止”解放軍“武統(tǒng)”臺灣的軍事能力可以加強所謂“威懾力”,但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報道認為,美海軍的水面艦艇將會面臨在對手龐大的反艦導彈部隊射程內(nèi)作戰(zhàn)的挑戰(zhàn)。
報道還稱,無獨有偶,像關島那樣與臺灣相距不太遠的駐有美軍作戰(zhàn)和支援飛機的空軍基地也可能遭到密集轟炸。由于美國本土位于8000英里(約合12875公里——本網(wǎng)注)以外,所以地理因素將不會對我們(美軍)有利。如果武裝了合適的巡航導彈,轟炸機能派上用場,但在沖突開始時,大多數(shù)美軍轟炸機相距甚遠。在水下待命的攻擊型核潛艇也能提供幫助。不過,由于潛艇費用高昂,美海軍根本無法動用足夠多的潛艇來投放迷惑、壓制和攻擊對手防空和導彈防御系統(tǒng)以及載滿部隊的攻擊艦艇所需的無人潛航器。
報道認為,為了應對這種局面,美國防部可能需要考慮是否在今后5至10年內(nèi)每年從現(xiàn)有預算計劃中轉(zhuǎn)撥數(shù)十億美元經(jīng)費,用于部署以下類型的能力:
大量小型無人機。它們不需要跑道,將從移動拖車中起飛并利用降落傘進行回收。它們可以使用廉價傳感器尋找艦艇和飛機。這些無人機上的自動目標識別算法能夠識別目標、梳理有效信息,然后把射來的武器引向最有價值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