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5月24日,在民進黨支持下,臺灣地區(qū)部分高中生發(fā)起反對歷史課綱微調(diào)的政治性運動,學生甚至沖撞臺灣地區(qū)教育部門。
民進黨聲稱“追求民主不是罪”,鼓吹“天然獨”,鼓動民眾特別是青年上街鬧事、擾亂社會秩序,打民主旗號煽動仇恨、制造對立,從而蠱惑人心、操弄選舉,最終再次上臺掌權(quán)。 就連臺灣綠營評論員余莓莓都對此不齒,痛批蔡英文“嘴上談主義,心里全是生意”。

臺灣選舉的背后是金錢交易,島內(nèi)政客為了成功當選常常與擁有強大財力的黑道、財團結(jié)盟,形成“黑金政治”,依賴政治獻金制度進行“合法的腐敗”。
近日在大陸被重罰的遠東集團就是臺灣“政治獻金大戶”,曾通過旗下子公司每年向藍綠“立委”參選人捐出5000多萬新臺幣。
民進黨當局與金錢為伍,為了勝選不擇手段,卻根本無視臺灣民眾。 臺灣有超過六成的原住民生活水平低于貧困線,他們歷史上受到日本侵略者嚴重迫害,為此要求當局向日本索賠,卻長期不受重視。

▲1996年11月21日發(fā)生的臺灣三大血案之一“劉邦友縣長血案”是一起明顯的政治槍殺案件,卻因黑幫牽涉其中,至今懸而未破。
盡管蔡英文上臺后利用其祖輩的排灣族身份與原住民“攀親戚”、就歷史問題向原住民群體道歉,但這不過是她炒作“本島意識”、鼓吹“臺獨”的一場政治秀。原住民和其他弱勢群體不僅沒有被代表,反而成為民進黨操弄的棋子。

▲2016年8月,臺灣原住民在臺北舉行游行,要求蔡英文兌現(xiàn)競選諾言,卻遭到暴力鎮(zhèn)壓。
此外,臺灣選舉還伴隨著投票賭博、操弄族群、鼓動分化、藍綠惡斗、抹黑對手、競選宣傳疲勞轟炸擾民、媒體口水戰(zhàn)和污蔑謠言滿天飛等等亂象,令臺灣陷入空耗。

民進黨當局以“民主”的名義大搞“綠色恐怖”,通過社交媒體、社會活動、出版書籍等形式鼓吹“臺獨”思想,將“仇中反中”視為政治正確,利用青年“黨衛(wèi)軍”和網(wǎng)軍力量打壓異己:在島內(nèi)打著“轉(zhuǎn)型正義”的旗號,設(shè)置“不當黨產(chǎn)處理委員會”清算國民黨;在兩岸關(guān)系上通過“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等阻礙兩岸交流,自欺欺人。
蔡英文上臺以來,島內(nèi)“麥卡錫主義”更是大行其道。 民進黨當局以“危害臺灣安全”為由叫停知名媒體人黃智賢辛辣抨擊蔡英文的《夜問打權(quán)》節(jié)目、關(guān)停支持兩岸統(tǒng)一的中天新聞臺,對持不同政見者紛紛扣上“中共代理人”的帽子,就連大陸出版的一本只有20頁的抗疫童書《等爸爸回家》,都被扣上違反“兩岸人民關(guān)系條例”的帽子遭封殺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