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方面,做著一個抗疫的“美夢”。
就像去年第一波疫情來襲時那樣,對一些輕癥或者無癥狀感染者,都視而不見,拖著拖著,就過來了。最后還順便給自己貼上一個“民主抗疫典范”的標簽。
疫情再起,民進黨當局又存了再度施行“蓋牌抗疫”的僥幸。
就想靠著邊境管制,阻擋病毒進入,拖到八九月份國產(chǎn)疫苗落地,到時全民接種,宣布實現(xiàn)群體免疫。
這種安慰劑式的理想進展只是民進黨當局的一廂情愿。

同樣的一廂情愿還表現(xiàn)在對美國疫苗的熱切期待上。
駐美代表蕭美琴之前曾樂觀表態(tài),美國各界較能理解臺灣的急迫性,“我們多渠道接洽,除確保我方已洽購疫苗供貨之外,也積極爭取將臺灣納入美方宣布的疫苗釋出對象”。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酈英杰臨走了,還給臺灣人潑了一盆冷水。
民進黨當局對此是啞巴吃黃連。
是你自己不提高篩查,以致疫情雖然惡化,但數(shù)字確實比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好一些。也是你自己主動戴上“防疫模范生”“民主抗疫典范”的高帽。
其實,這蠻符合美國一貫的對臺行事方式的。
從“協(xié)助臺灣自我防衛(wèi)”到“支持臺灣參與世衛(wèi)大會”,再到“協(xié)助臺灣取得疫苗”,華盛頓一向奉行口惠而實不用至的作風。

天下太平時,臺灣民眾倒是可以對華盛頓這樣的敷衍睜只眼閉只眼,但疫情當前,他們等來的卻是極為殘酷的“患難見絕情”。
那又能怎么樣呢?
一位臺灣問題學者說,臺美關系將依然如故。
華盛頓,從來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對民進黨當局予取予求。
蔡英文就任后一直宣稱“現(xiàn)在是40年來臺美關系的最好時刻”,美國也確實在這段期間通過若干友臺法案,批準對臺軍售,“但是,臺灣得到了什么實質(zhì)利益呢?”
酈英杰在卸任演講快結束的時候,掏出一個菠蘿放在桌上。他重復了民進黨當局宣傳過無數(shù)次的措辭:“當面對霸凌欺壓時,臺灣展現(xiàn)決心與團結,使得霸凌手段適得其反。”

是的,你說你行,你就行。
民進黨當局的“民主抗疫”到底行不行,它自己心知肚明。
其實,為著臺灣民眾的生命健康考慮,民進黨當局與其寄希望于美國疫苗的“遠水”,不如放下政治心魔,求助大陸疫苗。
畢竟,疫情不等人。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